[发明专利]一种单口线变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2140.X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8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仲崇权;张大鹏;付树东;张栋;王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计算机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M1/66 | 分类号: | H03M1/66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于忠晶 |
地址: | 116023辽宁省大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口 变换 电路 | ||
1.一种单口线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口线变换电路包括: 单口线PWM输入单元、光耦隔离单元、扩流电路单元、减法器电路单 元、RC滤波单元、隔离电路单元、输出放大电路单元、跳线方式输出选 择单元、供电电源和参考电源;所述单口线PWM输入单元、光耦隔离 单元、扩流电路单元、减法器电路单元、RC滤波单元、隔离电路单元与 输出放大电路单元依次连接;所述输出放大电路单元包括:电流串联负 反馈电路单元、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单元及模拟量输出单元;所述隔离 电路单元与跳线方式输出选择单元的插针1端连接,所述电流串联负反 馈电路单元与跳线方式输出选择单元的插针2端连接,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路单元与跳线方式输出选择单元的插针3端连接;所述模拟量输出单 元分别与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单元及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单元连接。所 述RC滤波单元包括:第五电阻、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及第一跳线 帽;所述第五电阻、第一电容器及第二电容器组成一阶低通有源滤波器; 所述第一跳线帽的插针1端与第五电阻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一跳线帽的 插针3端分别与第一电容器及第二电容器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一跳线帽 的插针2端为空。所述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单元与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单元通过第二跳线帽和第三跳线帽集成为一体,包括:第六电阻、第七 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 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二跳线帽的插针1端与第六电阻的负端及运算放大 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跳线帽的插针2端与第七电阻的负端连接, 所述第二跳线帽的插针3端与第十二电阻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三跳线帽 的插针1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跳线帽的插针2端 分别与第九电阻的正端及第十三电阻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三跳线帽的插 针3端分别与第十电阻的正端及第十一电阻的正端连接;当第一跳线帽、 第二跳线帽、第三跳线帽的跳线均接在插针1-3端时,第六电阻、第十 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及运算放大器组成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 模拟输出为电流输出;当第一跳线帽的跳线接在1-3端,第二跳线帽、 第三跳线帽的跳线均接在插针1-2端时,第九电阻、第十三电阻及运算 放大器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模拟输出为电压输出;当第一跳线帽、 第二跳线帽、第三跳线帽的跳线均接在插针1-2端时,RC滤波单元不起 作用,模拟输出为开关量输出。所述模拟量输出电路单元包括:三极管、 场效应管、第三电容器及瞬态抑制二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和场效应 管的栅极通过第八电阻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 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第十 四电阻与瞬态抑制二极管连接;第十四电阻的正端与第十一电阻的负端 连接,第十四电阻的负端与第十二电阻及第十三电阻的负端连接;所述 第三电容器与瞬态抑制二极管并联;瞬态抑制二极管的正端为模拟输出 正,负端为模拟输出负。所述隔离电路单元为一级电压跟随器。所述光 耦隔离单元为单光耦合器,PWM信号与单光耦合器的1脚连接,单光耦 合器的2脚通过限流第一电阻接地。所述扩流电路单元为一级电压跟随 器。所述减法器电路单元的正输入与单光耦合器的3脚连接,减法器电 路单元的负输入端与单光耦合器的4脚连接。
2.根据权利6所述的单口线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口线 PWM输入单元由处理器完成,输出频率固定、占空比可调的PWM方波 信号。
3.根据权利6所述的单口线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减法器电路单 元输出的PWM占空比与单光耦合器输入端的PWM占空比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计算机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理工计算机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21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宠物零食保持架
- 下一篇:电子设备和接地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