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钛催化渗氮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2783.4 | 申请日: | 200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9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孔繁梅;田绍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繁梅;田绍洁 |
主分类号: | C23C8/50 | 分类号: | C23C8/50;C23C8/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600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色金属工件氮化技术,具体的说是以钛为催化剂的氮化技术。
技术背景
目前黑色金属工件的液体钛氮化硬度较低,渗氮层浅,就普通碳素钢而言,在600℃ 2小时处理后,表面硬度公认(HV100g)500-600,其硬化层(白亮层)仅为20微米以下且脆性大。对于合金钢(高速钢、模具钢)虽然能达到HV1000左右的硬度,但使用寿命仅能提高半倍左右,氮化效果不稳定,深浅不一,因为脆性大,所以使用寿命不理想。更谈不上使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渗氮层深,提高表面硬度,延长工件使用寿命,甚至采用低价材料,如碳素钢代替高价材料,如高速钢、模具钢的钛催化渗氮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按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主要是真对黑色金属的工件渗氮加工,提供一种新工艺技术,它包括二大部分:一是先镀钛棒,得到渗氮的钛催化剂,再用钛催化剂促进对工件进行渗氮,而达到更先进更理想的效果。
可通过水溶液电镀法或干式离子镀法,获得钛的纯金属和钛的低价氧化物为催化剂。
(一)水溶液电镀法进行渗氮工艺
水溶电镀钛法溶液的成份为:
三氧化钛(15wt%) 5~50 毫升/升
酒石酸 5~150 克/升
柠檬酸 3~50 克/升
蔗糖 5~30 克/升
草酸 30~50 克/升
甘油 10~50 克/升
双氧水 50~100毫升/升
往上述溶液中,再加入氢氧化钠5wt%或氢氧化钾5wt%或氢氧化铵调整为PH 7.5~12后再加入明胶或阿拉伯树胶5~20克/升,作为分散剂,余量为水,作为先镀钛的溶液;
在该溶液温度为10~40℃,时间为15~60分钟,电流密度为1~3.5安培/分米2,以石墨或海棉钛为阳极的条件下,将碳素钢棒用盐酸清洗之后水洗,水洗后放入电镀液中,作为载体,接负电极,将其镀上钛的纯金属和钛的低价氧化物,即成为钛棒;
取出钛棒立即放入另外的槽内镀锌,以便防止镀的钛被氧化。
所述的渗氮炉的炉内温度为600℃以上,渗氮的盐液需要不停的搅拌使钛加速挥发进入盐液中;保持60分钟以上,使钛的含量达到0.5/万~4/万(质量比),这时将要渗氮的工件,经过清洗处理,经150~200℃预热后进行渗氮,时间为半小时~2小时,然后取出冷却放入含碱性及低浓度甲醛溶液的清洗水中,以消除有毒的氰根,再以250℃进行1小时回火处理,即完成氮化。
钛棒开始要少加,逐步加量,成纳米状态,同时搅拌时间60分钟,使钛挥发进入盐液中。
所述的渗氮盐液为尿素30~50wt%,碳酸钾或碳酸钠25~35wt%,氯化钠或氯化钾25~35wt%,使用中分析成份:氰酸根3~34wt%,氰根25~0wt%,氯根27~30wt%,碳酸根25~0wt%;
或者是以下盐液:氮源:尿素55~65wt%,碳源:碳酸钠或碳酸钾35~45wt%,使用中分析成份氰酸根3~34wt%,氰根25~0wt%,碳酸根25~0wt%;
如果氰根在24%以上和碳酸根30%以上则过高,盐液不稳定变稠,凝点升高,为此加入适量尿素使碳酸根下降。
最佳参数的确定如钛催化剂加入量;处理温度;时间及盐的成份和各种不同材质工件的处理参数的确定,可采用下列方法优选确定,并可使生产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盐中钛含量的分析:在配方(一)中为0.5/万以上,配方(二)中的为1万~4/万。
盐成份的分析:氰酸根、氰根、碳酸根、氯根。放入与工件同材质的试片以硬度和金相分析确定。
将待渗氮的工件用清洗剂除油,自来水洗、盐酸洗、水洗、含低浓度纯碱的90℃以上的热水烫干,然后在150~200℃预热,(工件预热时间以达到恒温止)。渗氮后在含有纯碱碱性及低浓度甲醛的溶液中清洗水冷或空冷,250℃1小时回火即为成品。
(二)干式离子镀钛的氮化工艺
先将碳素钢棒机械抛光,用布轮抛光带酒精擦洗干净,进行离子镀0.5~3小时,常温镀钛,厚度2-3微米,而获得钛棒;
再将钛棒送入渗氮炉中渗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繁梅;田绍洁,未经孔繁梅;田绍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27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