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常压罐压力自动平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3323.3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3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姚玉瑞;姚凤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锦州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65D90/32 | 分类号: | B65D90/32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 辉 |
地址: | 121001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压 压力 自动 平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品生产或储存、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常压卧罐、常压立罐及小型拱顶罐的常压罐压力自动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油品,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油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挥发油气及污染环境的问题,其中油气挥发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数据显示,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汽油会排出0.21%的油气,储存天数越多,罐内油气体积与油液体积之比越大,呼吸排放的油气越多。如果200万吨油存放在利用率为50%的油罐内300天,平均每天气温变化10摄氏度,就会有55万多立方米油气排放到大气中。我国每年仅油气排放一项就损失几十亿元人民币。油气主要成分有苯、二甲苯、乙基苯及其他碳氢化合物,多属有害物质。因此,油气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能忽视。随着国家对城市环境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油气排放问题更加受到关注。国外治理油气回收的经验是:从源头治理开始,油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控制,从1999年开始,凡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油库必须采用浮顶罐,而且油库必须要做防渗处理。现在油库使用的浮顶罐比原来使用的拱顶罐减少了油气挥发,浮顶罐的油气回收能力达到90%,这个数字当然令人可喜。但生产或储存、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常压卧罐、常压立罐及小型拱顶罐由于难以实现浮顶技术,仍然直接对大气呼吸,随着外界温度及液面的变化,仍然有大量油气排向大气。传统常压罐设呼吸阀或排空管与外界连通,在液位或温度变化时排出罐内油气或吸入外界空气,从而保持罐的压力平衡。由于油气和空气是混合在一起,呼出时造成了油品损失和环境污染;吸入时形成了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留下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的常压罐呼吸排放油气,造成油品损失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杜绝排放油气的常压罐压力自动平衡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常压罐,在常压罐上设有呼吸口,在呼吸口上连接有呼吸管,其特殊之处是:在常压罐内吊置有呼吸囊,所述的呼吸囊顶部为细脖头,细脖头伸出呼吸口并固定在呼吸口上且与呼吸管相通。
上述的常压罐压力自动平衡装置,所述的细脖头通过法兰及螺栓固定在呼吸口上。
通过在常压罐内吊置呼吸囊,当罐内压力下降,罐外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顺呼吸管进入呼吸囊,使罐内压力得到补充;当罐液面或温度升高时,罐内压力上升,呼吸囊被挤压,部分空气顺呼吸管排出呼吸囊。这样常压罐吸入和排出的介质均为空气,把空气和油气彻底分开,从而实现了油气的零排放,解决了油品损失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该常压罐压力自动平衡装置还可应用在溶剂、化学品等生产或储存、运输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常压罐1,呼吸口2,法兰3,呼吸管4,螺栓5,呼吸囊6,细脖头601,入口7,出口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有一个常压罐1,所述的常压罐1可为常压卧罐、常压立罐或小型拱顶罐,本实施例以常压卧罐为例。在常压罐1上设有入口7、出口8和呼吸口2,在常压罐1内吊置有呼吸囊6,呼吸囊6采用柔软、耐磨、耐油、不透气的橡胶、塑料材料,所述的呼吸囊6顶部为细脖头601,细脖头601伸出呼吸口2通过法兰3及螺栓5固定在呼吸口2上,在呼吸口2上通过法兰3连接有呼吸管4,所述的细脖头601与呼吸管4相通,呼吸囊6通过呼吸管4与外界连通。
当常压罐1出油时,其内部液体减少,液面下降或温度降低时,其罐内气体压力减小,从而导致外界大气压高于罐内压力,外界大气顺呼吸管4进入呼吸囊6,平衡了罐内压力;当常压罐1进油时,其内部液体增加,液面上升或温度升高时,其罐内气体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外界大气压低于罐内压力,呼吸囊6被挤压,囊中空气顺呼吸管4排出,平衡了罐内外压力。通过反复呼吸空气的办法,维持了常压罐1的常压操作,又阻止了油气的外排,从而实现了环保节约的双重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锦州设计院,未经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锦州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33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送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滚珠压溃吸能型转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