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的中药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3675.9 | 申请日: | 200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4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高绪胜;霍红娟;齐莉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绪胜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1/14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义 |
地址: | 250013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痰热郁肺型 咳嗽 中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的中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定义: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2.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3.治疗:通常采用(1)如采用青霉素:易发生变态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最危险的过敏性休克,可发生在做皮肤试验的当时,极少数发生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后者称迟发性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2)采用阿莫西林:偶见皮疹,可有恶心、上腹部不适、腹泻、伪膜型肠炎等。(3)采用头孢氨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减退等。(4)头孢克洛:常有皮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阴部瘙痒等过敏反应。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特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的中药制备方法。该病的病因机理是:痰热郁肺型咳嗽属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它脏涉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调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所致;或由饮食不当,嗜烟好酒,熏灼肺胃;过食肥厚辛辣,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止咳。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肃降无权,而至气逆为咳。临床表现: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
技术方案:取桑白皮12重量份、栀子9重量份、知母9重量份、前胡9重量份、川贝母9重量份、瓜蒌9重量份、竹茹6重量份、天竺黄6重量份、天门冬12重量份、麦门冬12重量份、茯苓12重量份、沙参12重量份、百合6重量份、玄参12重量份、石斛6重量份、明党参9重量份、桔梗9重量份、黄芩12重量份和甘草6重量份,将以上19味药放入10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煎出的药液过滤去渣得到药液300毫升,即为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的中药。
该发明的优点是:该中药液制造简单,制成的中药毒副作用小,容易吸收,疗程短,治愈率高。还可避免应用青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避免采用头孢氨苄引起的胃肠道反应,避免采用阿莫西林引起的皮疹、恶心、上腹部不适、腹泻、伪膜型肠炎等,避免采用头孢克洛引起的皮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阴部瘙痒等过敏反应。桑白皮、栀子、知母、前胡、川贝母、瓜蒌、竹茹、天竺黄。以上8味药具有泻肺平喘,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化痰止咳,润燥滑肠之功效。在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的过程中,起主要治疗作用,故为君药。天门冬、麦门冬、茯苓、沙参、百合、玄参、石斛、明党参。以上8味药具有养阴润肺、化痰之功效。在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的过程中,能辅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故为臣药。桔梗:平;苦、辛;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黄芩:寒;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桔梗开宣肺气,黄芩能能清上焦之热。这2味药能率诸药上行直达病灶,故为佐药。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在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的过程中,皆能纠诸药之偏性,又能解诸药之毒性,故为使药。桑白皮、栀子、知母、前胡、川贝母、瓜蒌、竹茹、天竺黄、天门冬、麦门冬、茯苓、沙参、百合、玄参、石斛、明党参、桔梗、黄芩、甘草。以上19味药,配伍应用,具有泻肺平喘,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化痰止咳,养阴润肺之功效,是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的的最佳配方。桑白皮:甘寒,入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栀子:寒;苦;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前胡:微寒,味苦、辛。归肺经。散风清热,降气化痰。川贝母:微寒;苦、甘;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瓜蒌: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竹茹:微寒;甘;归肺、胃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天竺黄:寒;甘;归心、肝经。清热豁痰,凉心定惊。养阴润肺、化痰之功效。天门冬:寒;甘、苦;归肺、肾经。养阴润燥,清肺生津。麦门冬: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茯苓: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沙参:微寒;甘、微苦;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百合:寒;甘;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玄参:微寒,味甘、苦、咸。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石斛:微寒;甘;归胃、肾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明党参:气微,味淡。归肺、脾、肝经。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桔梗:平;苦、辛;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黄芩:寒;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绪胜,未经高绪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36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