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3680.X | 申请日: | 200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益;张吉林;卓小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益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2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自然风进行聚集利用的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聚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人类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有限资源大量开采并燃烧,使得二氧化碳排放过多、环境污染、地球变暖,且这些有限资源越来越少,势必造成能源危机。开发无污染、不放热的清洁能源已是当务之急。风力资源是地面上最普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又较好利用的能量资源之一,其蕴量巨大,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陆地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随着经济的发展,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风力发电正在迅速增多。
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原动力来自风机叶片接受自然风的动能,其采集风能的范围有限,从其旁边掠过的风不能帮其做功,风力过小时不能发电或发出的电量甚微。因此,风力发电成本较高,高于火力发电。有统计资料显示,若使风力增加一倍则成本降低15%,如何使风力成倍增加,目前尚无良好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将自然风进行聚集利用的人造风口装置,尤其是一种机构简单、使用安全、可将分散的风力集中后作用于风机叶片用以发电或直接做功的聚风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由聚风设备和风力利用设备组成,其特征在于聚风帆由喇叭状的弧形结构组成,大口朝向来风处,小口指向风力利用设备;
聚风设备还包括聚风帆轨道和聚风帆支架,聚风帆轨道呈弧形或圆形位于地面上或高出地面一定距离,聚风帆支架可移动地安置在聚风帆轨道上,聚风帆安置在聚风帆支架上,风力利用设备位于轨道的圆心处及其周围;
风力利用设备为风力发电机组;
另一种聚风设备是将聚风帆支架像门扇一样可转动地固定在山谷两侧的山坡上,聚风帆可升降地安装在支架上,聚风帆的小口朝向安置在山谷内的风力发电机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风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靠、聚风能力强、成本低等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聚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风设备,2、风力利用设备,101、聚风帆,102、聚风帆轨道,103、聚风帆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聚风装置由聚风设备1和风力利用设备2组成,其特征在于聚风帆(或称导风板)101由喇叭状的弧形结构组成,大口朝向来风处,小口指向风力利用设备2;
聚风设备1还包括聚风帆(导风板)轨道102和聚风帆(导风板)支架103,聚风帆(导风板)轨道102呈弧形或圆形位于地面上或高出地面一定距离,聚风帆(导风板)支架103可移动地安置在轨道102上,聚风帆(导风板)101安置在聚风帆(导风板)支架103上,风力利用设备2位于轨道102的圆心处及其周围;为保持聚风帆(或称导风板)101的喇叭状阔口朝向来风处,还可在聚风帆(导风板)支架103上安装尾翼风舵,该尾翼与风力发电机装置上的结构原理相似。
风力利用设备2为风力发电机组,也可为其他风动力设备2。
应用本技术,要选择风力较大的地方设立风力发电设备2,或在已有的风力发电设备2的周围,以风力发电设备2为圆心,以适当的距离为半径,架设一两圈圆形或若干段弧形轨道102,在此轨道102上安置可移动的聚风帆支架103,聚风帆101可升降地安置在支架103上,可随支架103沿轨道102移动,聚风帆101的底部可固定在支架103的底部,聚风帆101做成可折叠状或叠瓦状,根据风力的大小确定聚风帆101张开的面积;当风力小时张开至最大面积,随着风力的增大可逐渐减小张开面积,出现暴风时不张开。在支架103的顶部可安装尾翼风舵,尾翼的头端指向来风处,与聚风帆101的喇叭口朝向一致,以保证最大限度的利用风力。若轨道102为圆环形,聚风帆支架103可为一个,若轨道102为分段弧形,聚风帆支架103的个数则与段数相适应。
另一种方式是将聚风帆(或称导风板)支架103像门扇一样可转动地固定在山谷两侧的山坡上,聚风帆101呈弧形可升降地安装在支架103上,聚风帆101的半喇叭状弧形小口朝向安置在山谷内的风力发电机组2。当风向正对山谷时,两侧的聚风帆101均张开,根据风力的大小决定其张开的角度和幅度;当风偏向一侧时,只张开迎风的一面,其角度和幅度取决于偏向的多少和风力的大小;为加强聚风的能力,还可在山谷的顶部安装半漏斗状弧形聚风帆101以及将山谷的进风口地面修成半漏斗状弧形斜坡,小口指向风力发电机组2。这种方式可充分利用地形优势,以较小的成本取得较大的风量。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较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益,未经张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36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伪装伞
- 下一篇:侧面进水式水轮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