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控释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4242.5 | 申请日: | 200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吕庆淮;解永军;孙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卢登涛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控释 复合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高效控释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可控制营养成分释放速率的混合肥 料。
背景技术
化学肥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对农产品的产量及其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 作用,在农业产业投资中占有较大份额,易于对土壤环境和自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营养成分搭配科学合理,与植物生长需求相匹配;肥料降解速率、营养成分释放速率易于控 制,并使之与植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速率相适应;减缓肥料降解和硝化速率,以减少肥料淋 失和以NO、NO2、NH3气体形式进入大气,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有利于土壤资源保护、有益 于自然环境的化学肥料及其制造方法是人们所期待的。
营养成分释放速率可以人为控制的所谓控释肥料可以完成上述任务。但是,现有技术中 的控释肥料靠单层或多层包膜、加入抑制剂来控制化肥营养成分的释放速率,效果不够理想; 肥料组分调节不够灵活,而且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对土壤和自然环境产生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营养成分搭配科学合理, 与植物生长需求相匹配;肥料降解速率、营养成分释放速率易于控制,与植物对营养成分的 吸收速率相适应;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量,降低农业 生产成本;有益于土壤和自然环境保护的理想的高效控释复合肥料。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的本发明的高效控释复 合肥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
本发明的高效控释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原料组分(重量份):
包膜控释复合肥料 20-50
含有脲酶抑制剂和硝化菌抑制剂的缓释氮肥 80-50。
复合肥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基本的营养成分,可以根据不同农产品和同一作物不同生 长阶段的需求调节配比,也可以方便的添加各种微量元素和其它有益的必要的添加剂,配方 调节机动灵活。包膜是营养成分控制释放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控制肥料的溶出、降解速率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脲酶抑制剂能抑制氮肥酶解,减缓氮元素释放速率,降低氨挥发损失; 硝化菌抑制剂可抑制硝化和反硝化反应速率,减少氮肥淋失以及氮肥以NO、NO2气体形式释 放,既进一步实现了化学肥料营养成分的缓释控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又保护了环境;通过 含有脲酶抑制剂和硝化菌抑制剂的缓释氮肥和包膜控释复合肥料的混合复合,使得植物需求 量较大的氮肥得到根据需求补充追加的机会。以上两大组分相复合,使得根据不同作物、不 同地域、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以及同一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营养成分的需求,调 节肥料的配比、控制肥料营养成分的释放速率成为可能。从而,完成了本发明的任务。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
本发明的高效控释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之包膜控释复合肥料,其中,N∶P2O5∶ K2O=1∶0.2-2.5∶0.2-2.3。
本发明的高效控释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之包膜控释复合肥料采用可降解的水溶性 或乳液型有机包膜材料。优选的方案是选择淀粉、羟丙基淀粉、脲素-甲醛树脂、乙基纤维 素、丁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丙烯酸乳液、醇酸树脂乳液聚氨酯乳液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高效控释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之含有脲酶抑制剂和硝化菌抑制剂的 缓释氮肥其中氮肥组分是从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磷酸二铵中选择出来 的一种或其任意两种以上组合。
下面提供一种本发明的高效控释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之含有脲酶抑制剂和硝化菌 抑制剂的缓释氮肥包括如下原料组分(重量份):
氮肥 100
脲酶抑制剂 0.1-5
硝化菌抑制剂 0.1-5
聚(甲基)丙烯酸 0-1.5
多聚磷酸 0-1.5。
多聚磷酸和(或)聚(甲基)丙烯酸的加入对于脲酶抑制剂和硝化菌抑制剂都起到稳定 作用,有效抑制挥发,使其长期保留在土壤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42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