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果蔬废渣发酵生物饲料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5442.2 | 申请日: | 200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8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姜志德;赵忠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志德 |
主分类号: | A23K1/00 | 分类号: | A23K1/00;A23K1/14;A23K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200山东省烟台市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渣 发酵 生物 饲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固体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果 蔬废渣(莱阳梨渣、苹果渣、胡萝卜渣、芋头渣等)发酵生产的生物饲料及其 方法,属于生物饲料发酵生产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发酵饲料是以微生物、复合酶为生物饲料发酵剂菌种,将饲料原料转 化为微生物菌体蛋白、生物活性小肽类氨基酸、微生物活性益生菌、复合 酶制剂为一体生物发酵饲料。
近几年来,中国大地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奶牛、家禽养殖已全面展 开,特别是三鹿牛奶出现问题后,国家质检局、卫生局、农业部、发改委等 部委注重三农问题,养牛、养猪、养羊、家禽一律不许散养,并且要标准化、 科学化养殖。
我国是世界上水果的主产国之一,每年水果产量达2400万吨,其中约38% 的被用来深加工。随着水果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果渣产量大量增加,果渣 是水果经过榨汁、生产罐头等过程得到的副产品,主要为果浆、果核、果皮等, 按每加工1000kg水果,可产生鲜果渣300-500kg,烘干得120-165kg干果渣来 算,全国每年约有果渣资源几百万吨。但是目前对于梨渣、苹果渣、蔬菜渣的 综合利用开发尚缺乏有效的手段,我国大部分果汁厂的果渣没有得到很好的利 用,堆积、填埋是比较常规的处理方法,不仅影响了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造 成了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以果汁加 工企业大量产生的梨渣、苹果渣、蔬菜渣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研 究生产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益生菌等活性物质、可替代抗生素的生物饲料及 其方法,该方法实际解决了目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充分利用废弃的 果渣,使之变废为宝,为人们所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果蔬废渣发酵生物饲料,特殊之处在于其发酵原料为果蔬废渣1000份, 按照质量比,配水200-400份、菌种发酵剂3-8份、0.1-0.3份克纳豆菌 和0.2-0.4份双岐杆菌。
所述菌种发酵剂为酵母菌活性发酵液、嗜酸乳杆菌活性发酵液、干 铬乳杆菌活性发酵液、乳酸菌活性发酵液四株菌种的混合物,其四株菌种 之间占菌种发酵剂的质量比分别为10-40%。
果蔬废渣为梨渣、苹果渣、蔬菜渣中任意一种或几种混合。
上述果蔬废渣发酵生物饲料的生产方法,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稀释活化发酵液:
对应1000份发酵原料,按照质量比,将3-8份的菌种发酵剂、0.1-0.3 份的纳豆菌以及0.2-0.4份的双岐杆菌均倒入200-400份的水中,搅拌均 匀,浸泡2-6小时制成活化发酵液;
2、饲料原料杀菌:
将发酵池底部放入蒸汽盘管,在盘管上均匀钻孔,将1000份发酵原 料放入发酵池内,边放边用臭氧杀菌,原料均匀布满发酵池后,盖上无渗 漏篷布,通蒸汽杀菌20-60分钟后,温度升至60-100度,杀菌保温1-2 小时;
3、制作发酵饲料:
打开篷布,使发酵池内温度降到30-50度,将上述制作好的稀释活 化发酵液撒到杀菌后的原料中,然后盖上保护层,保护层采用塑料布四层、 篷布一层(塑料布不透空气防止杂菌侵入,篷布遮光帮助发酵),经发酵 50-80小时后打开,得发酵生物饲料。
为了使发酵饲料增加有益菌、提高免疫力,在已经发酵好的饲料中 再加上0.1-0.3份双岐杆菌种活性发酵液,进行厌氧发酵20-30小时。(双 歧杆菌必须是厌氧条件下繁殖,温度在35-55°繁殖最佳)。
上述双岐杆菌种活性发酵液的加入是通过一下方式实现
在饲料深80-120毫米处附设两用真空塑料管,盖上塑料布四层,篷 布一层,压实,保持密闭;开真空泵抽1-2小时后迅速用不锈钢料泵注入 双岐杆菌活性发酵液;两用真空塑料管一是用于抽真空,二是用此管向原 料中注射双歧杆菌活性发酵液。
饲料发出略带酸甜的浓郁酒曲香味,表明发酵成功;若只酸不香, 没有酒曲香味;或有变白色是密封不完全透气原因发酵不成功,发酵失败 的饲料可晒干后重新发酵(稍加大菌种用量);发酵饲料要做到压实密封 不漏气;水分适当,多了易酸,少了发酵太慢;搅拌要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志德,未经姜志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54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