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鞍座的助力开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6686.2 | 申请日: | 200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7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战洪美;姜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12 | 分类号: | B62J1/1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14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助力 开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轮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摩托车鞍座的助力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上,踏板摩托车鞍座的开启都靠手扶,限位往往依靠车把后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的功能不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而且是人们假日休闲、近郊旅游的交通工具。追求舒适、大的储物空间成为人们购车的主要依据。
在摩托车整车尺寸、外观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前提下,要保证大的储物空间,鞍座作为头盔箱上盖也随之增大、增重,导致人们存取物品不便。
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大排量踏板摩托车,大都采用鞍座助力升起结构,但国内外类似结构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有的助力和限位良好,但锁止困难,密封不好,锁止后鞍座前部由于受力而支起,鞍座无法闭合,更为严重的是,原结构对鞍座底板压力较大,传统的塑料鞍座底板难以承受;有的助力和限位良好、锁止密封良好,但需要牺牲头盔箱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鞍座的助力开启装置,它助力、限位、锁止密封性能都良好,而且不会影响头盔箱空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鞍座的助力开启装置,包括可带动鞍座抬起的主支架、气弹簧;所述主支架的前端与位于鞍座前方的车架铰接为第一铰接点;所述主支架的后端与鞍座的前端通过连接件固接;所述的主支架的中底部与气弹簧的一端铰接为第二铰接点,气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点后下方的车架铰接为第三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第三铰接点在鞍座闭合后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或第二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第三铰接点连线的下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在该摩托车鞍座的助力开启装置中,所述主支架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前部为倒“U”形,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第一固定板的前端;第一固定板的中部斜向下向后延伸,后部水平向后延伸;第二固定板的前部为水平部分,与第一固定板的后部固接在一起;第二固定板的中部斜向后上方延伸,后部斜向前向上延伸,且后端设有用于固定鞍座与鞍座底板相适应的连接板。
更进一步的:
在该摩托车鞍座的助力开启装置中,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均包括对称设置的左侧板、右侧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侧板与右侧板中部之间沿横向设置有加强板,保证主支架的刚性。
在该摩托车鞍座的助力开启装置中,所述第二铰接点处设有一销轴,该销轴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水平部分的底部,所述气弹簧与该销轴的端部铰接。
在该摩托车鞍座的助力开启装置中,所述销轴一端伸出主支架形成一悬臂,气弹簧与悬臂端连接,悬臂与所述主支架之间设有悬臂支撑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在狭小的空间利用四连杆机构原理实现鞍座的助力开启和合理限位;在开启的过程中,鞍座还自动升起一定的高度。既能起到鞍座开启助力的作用,又可以对鞍座限位,并且鞍座锁止后与头盔箱之间密封良好,同时保证头盔箱巨大储物空间。摩托车鞍座开启省力、方便,占用的空间小,对摩托车其它零部件的布局结构完全没有影响,头盔箱的容积大大增加,结构更合理,能保证装配后的整车体积不增大。而且它刚性强,鞍座支起后不会晃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鞍座支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A向局部视图,
图5为图2的B-B视图,
图6为图2的E向局部视图;
图中:1鞍座,2螺栓,3主支架,31连接板,32第一固定板,33悬臂支撑板,34销轴,35第二固定板,36加强板,4第一铰接点,5鞍座前方的车架,6气弹簧,7第二铰接点,8第三铰接点,9第二铰接点后下方的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摩托车鞍座的助力开启装置,主要包括可带动鞍座1抬起的主支架3、气弹簧6。
主支架3的前端与位于鞍座前方的车架5通过销轴铰接,该铰接处为第一铰接点4。主支架3可绕绕第一铰接点4的销轴转动。主支架3的后端与鞍座1的前端通过螺栓2固接。主支架3的中底部与气弹簧6的一端铰接为第二铰接点7,气弹簧6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点后下方的车架9铰接为第三铰接点8。所述第一铰接点4、第二铰接点7、第三铰接点8在鞍座闭合后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或第二铰接点7位于第一铰接点4、第三铰接点8连线的下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66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气式飞机机身
- 下一篇:一种利用手机短信遥控汽车的防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