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鼻炎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7127.3 | 申请日: | 200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6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肇翚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575 | 分类号: | A61K36/575;A61P11/02;A61K31/7036;A61K31/573;A61K31/4174 |
代理公司: | 烟台同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爱萍 |
地址: | 2640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鼻炎 外用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炎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 领域。
二、背景技术
现在临床常用治疗鼻炎的滴鼻液主要有盐酸奈甲唑林滴鼻液、鼻 爽灵、天通鼻爽液、鼻通宁等中药制剂,盐酸奈甲唑林滴鼻液的缺陷 是滴鼻后鼻腔干燥不适感明显,过敏症状改善情况较差,且病情反复 性高、疗效不持久;而鼻爽灵、天通鼻爽液、鼻通宁都不同程度的存 在久用易产生依赖性或导致药物性鼻炎的不足,疗效慢、价格贵,对 过敏性、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较差。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疗效好、疗 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的治疗鼻炎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鼻炎的外用 药,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下述体积配比药物原料配制成的滴液,用 重量相同的辛夷果实和鹅不食草提取的蒸馏液400ml、硫酸庆大霉素注射 液30-35ml、地塞米松注射液30-35ml、奈甲唑林15ml。
上述外用药的制备方法是,取辛夷果实200g、鹅不食草200g,置于 挥发油提取器中加入相当于其总重量5倍即2000ml的水,密闭浸泡24 小时,次日蒸馏提取收集挥发油800ml,二次蒸馏提取400ml蒸馏液,依 次其中加入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奈甲唑林,将其搅 拌溶解均质后,再经高压蒸气灭菌40min,最后按无菌操作进行分装成成 品。
在上述外用药中辛夷果实和鹅不食草为主要成份,其中辛夷果实性 味辛温,入肺、胃、脾、肝、胆五经,有祛风散寒、通鼻窍,止头痛, 升清明目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辛夷果实的挥发油有收缩鼻黏膜毛细 血管的作用,辛夷煎剂有抗病毒、抗真菌、抑制细菌的作用;鹅不食草 性味辛温,入肺、大肠二经,有祛风散寒、通鼻窍,平喘化痰、解毒利 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鹅不食草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卡他球菌、结核杆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二药合用抗过敏、抗病毒、 消炎止血作用明显加强。
所用的硫酸庆大霉素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用于预防或治疗鼻腔细 菌性感染。
所用的地塞米松具有抗炎、解毒、抗过敏,有抑制免疫作用,能减轻 抗体对各种刺激性所致病理反应,减少炎性渗出。
所用的奈甲唑林为咪唑类衍生物,具有直接激动血管α受体的作用而 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减轻充血和水肿。
上述药药物成分合用,互相协同,抗过敏、抗真菌、细菌、抗病毒效 果显著,消炎止血,有效改善鼻黏膜充血水肿,快速消除症状;适用于 急慢性、过敏性、炎症性、充血性、变态反应性鼻炎,以及因上呼吸道 感染后引起的鼻炎、鼻窦炎。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该药物的渗透压与鼻黏 膜等渗,对鼻黏膜无刺激性,对治疗适用范围内的各类鼻炎疗程短,疗 效明显,治愈率高,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理想的鼻炎外用药。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分别称取取200g的辛夷果实、200g的鹅不食草,将它们置于挥发油 提取器中,在向其中加入2000ml的水,密闭浸泡24小时,次日蒸馏提 取收集挥发油800ml,二次蒸馏提取400ml蒸馏液,依次向提取的400ml 蒸馏液中加入30-35ml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30-35ml的地塞米松注射 液和15ml的奈甲唑林,将它们混合搅拌溶解均质后,再经高压蒸气灭菌 40min,最后按无菌操作进行分装成每支10ml的成品装即可。
使用方法:每日1-3次,每次1-2滴,点鼻,儿童减量;7天一疗程, 最多用3个疗程。
五、病例分析
病例1:邢某,男,21岁,学生,2005年4月27日8点20分就诊, 患者5天前因洗澡引起畏寒肢冷,喷嚏连连,清涕量多,未予理会,今 日病情发展,患者喷嚏声高气粗,鼻流浊涕,间歇鼻塞。检查:鼻甲肿 胀色红,舌红苔黄,脉细数。诊断:过敏性鼻炎继发感染(肺经蕴热型), 治疗:用本发明所述的鼻炎外用药,每日1-3次,每次1-2滴,点鼻,3 天后诸证好转,6天后复诊呼吸畅通,不流鼻涕,鼻甲肿胀消失而痊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东大学,未经鲁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71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