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管库房锁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7679.4 | 申请日: | 200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4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考新明;杨正林;赵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远山玲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5/00 | 分类号: | E05B65/00;E05B67/00;E05B41/00;E05B3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库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是一种多管库房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普通门挂锁都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钥匙丢了或者被某个人掌握,那么安全性、防护性就大大降低了,给拥有着仅此一把钥匙的人提供了满足个人利益的机会。而且普通挂锁弹子没有防拨的功能,锁具的安全防盗性较低,一些重要的场所如各种贵重物品库房,危险品库房和各种保险箱柜等要求安全性、防盗性内部公开性的场所很多都会使用多把普通挂锁,以提高保险性及公开性。此种做法相应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要求上锁的地方必须同时存在三个或多个个锁扣,成本及空间方面的限制,使使用效果大打折扣,而且防盗性较差,需要将锁一一打开,使用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安全防盗性好、内部公开性强、使用效果好、防护能力强的多管库房锁。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管库房锁,由弹性锁梁、锁体、锁梁弹簧、栓簧、主锁芯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锁芯的两侧垂直活动连接副锁芯I和副锁芯II,副锁芯I和副锁芯II与所述的锁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一个最佳实施方案:主锁芯两侧各有一弧形滑动槽,弧形滑动槽与副锁芯I和副锁芯的顶端连接,弧形滑动槽开口方向相反,锁梁弹簧连接在弹性锁梁内部,并在弹性锁梁的一侧连接锁梁栓销,锁梁栓销固定在锁体上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采用了主锁芯的两侧垂直活动连接副锁芯I和副锁芯II,副锁芯I和副锁芯II与所述的锁体固定连接的结构形式,因而,完全开启和关闭需要拥有钥匙的三个人同时开启锁闭才能正常使用,大大提高了安全防盗性、内部公开性、使用效果,防护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两个副锁芯开启主锁芯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两个副锁芯锁闭主锁芯状态示意图
1、弹性锁梁 2、锁体 3、锁梁栓销 4、锁梁弹簧 5、栓簧 6、副锁芯I 7、副锁芯II 8、主锁芯 9、副锁芯I钥匙 10、副锁芯II钥匙 11、主锁芯钥匙 12、弧形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弹性锁梁1、锁体2、锁梁栓销3、锁梁弹簧4、栓簧5、主锁芯8、主锁芯钥匙11采用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普通挂锁的结构形式,不同的是在主锁芯8没有弹子的面的两侧各加工一个“L”型的弧形滑动槽12,弧形滑动槽12的长边与主锁芯8平行,短边与主锁芯8垂直,该弧形滑动槽12开口方向相反,并分别与副锁芯I 6和副锁芯II 7的顶端活动连接,副锁芯I 6和副锁芯II 7采用现有的锁芯结构形式,副锁芯I 6和副锁芯II 7固定连接在连接在锁体2内部,副锁芯I 6和副锁芯II 7插钥匙的空位于锁体2两个窄侧面上,副锁芯I 6和副锁芯II 7分别与副锁芯I钥匙9和副锁芯II钥匙10活动连接,副锁芯I钥匙9和副锁芯II钥匙10采用现有开所普通挂锁的钥匙结构。
使用时,开启时,先将副锁芯I钥匙9和副锁芯II钥匙10插入副锁芯I 6和副锁芯II 7中,分别旋转副锁芯I钥匙9和副锁芯II钥匙10,此时两个副锁芯锁轴已经在副锁芯的带动下滑入垂直于主锁芯的滑动槽内顶端,再将主锁芯钥匙11插入主锁芯8中,旋转主锁芯钥匙11,弹性锁梁1从锁体2中弹出,完成了开启动作;锁闭时,先将弹性锁梁1插入锁体2中,分别旋转副锁芯I钥匙9和副锁芯II钥匙10,此时两个副锁芯锁轴已经在锁芯带动下滑动至锁轴起始位置,锁轴槽将主锁芯锁闭,拿出主锁芯钥匙11即可,此时主锁芯8即使插入主锁芯钥匙11也无法打开弹性锁梁1。
当主锁锁闭时,副锁锁轴则处于滑槽顶端,此时副锁不起作用,但主锁锁闭而副锁不锁闭时,主锁能正常工作但副锁钥匙则无法拔下来及时警告此多管库房锁未完全锁闭,未能达到最好的安全防盗状态。
副锁需要在主锁锁闭后插入钥匙,在锁芯的带动下,锁轴滑动至锁轴槽将主锁芯锁闭。主锁、两个副锁各用一把钥匙(共三把),必须先用副锁钥匙将副锁开启,主锁才能完全开启和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远山玲锁业有限公司,未经招远山玲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7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