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浒苔为原料制取生物乙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8119.0 | 申请日: | 200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8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秦松;冯大伟;刘海燕;刘冰;刘正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7/06 | 分类号: | C12P7/06;C12R1/7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26400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料 制取 生物 乙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制取生物乙醇的方法,更具体是一种 以浒苔为原料制取生物乙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巨大压力,积极开发利用以生物质为 原料的生物乙醇正成为缓解这一压力的一种方法。目前,生产燃料乙醇主要以谷 物、薯类和糖蜜等为原料,存在与人类争粮争地的问题。秸秆、海藻等生物质原 料制取生物乙醇不存在与人争粮争地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缓解石化 能源危机的一条可行性途径。
海洋的面积广大,约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0%,蕴含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 的海藻资源具有巨大的生物量。现在,对海藻的利用主要是其药用和食用价值, 而以海藻作为能源资源的报道还较少。
2008年,青岛爆发的浒苔藻华,显示了绿藻巨大的生长力和生物量。浒苔 藻体柔软,由单层细胞构成,较陆地生物质更易于被酸、碱和酶消化,且生物量 可观,浒苔(干基)含有50%以上的多糖和10%左右的纤维素。浒苔巨大的生 物量和以多糖为主要成分的特点,使其有别于其他生产燃料乙醇的材料,将显示 其巨大的能源资源化方面的潜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高值化的利用浒苔,使其能够变废为宝,解决环境污染 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浒苔酸解液生产生物乙醇的方法,该方法简便有 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用水对浒苔进行漂洗,除去盐分和泥沙等杂质;
(2)对步骤(1)所得的浒苔进行粉碎处理,粉碎至粒径为0.5~2mm;
(3)将步骤(2)所得的浒苔投入到酸解装置中,料液比为1∶20-1∶5,加入酸, 至酸浓度为0.5%-2.5%(w/w),反应釜中110℃-150℃水解20min-100min;
(4)将步骤(3)所得的浒苔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钙中和至中性,室温静置,压 滤除去固形物,得富含葡萄糖和木糖的水解液;
(5)将步骤(4)所得的水解液中添加至终浓度(w/w)为0.1%的硫酸铵,0.2%的 硫酸氢二钾,0.1%的硫酸镁,0.3%的酵母粉,接入5%的休哈塔假丝酵母30℃ 发酵1~5天;
(6)发酵液蒸馏得到生物乙醇。
所述的浒苔为缘管浒苔、扁浒苔、条浒苔、肠浒苔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2)中,浒苔加适量水,用高速组织粉碎机处理3~5分钟,使浒苔 粒径达到0.5~2mm。
步骤(3)中所述的酸为硫酸、盐酸、磷酸和马来酸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充分实现了浒苔这一近两年来泛滥成灾的海藻的资源 化利用,将构成环境灾害的浒苔转化为生物质能源资源。浒苔经过简单的高温高 压酸解产生大量可用于生物乙醇发酵的葡萄糖和木糖,水解液经过中和以后,接 入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可产生生物乙醇,其工艺简便,操作简单,不仅改善了海 洋环境,而且还创造了经济价值。浒苔的大规模生长可以吸收海洋水体中的过量 营养元素,可以减少和防止海洋赤潮的发生,而本发明可以充分利用浒苔生物质, 防止浒苔在海水中聚集发臭,引起海洋水体的再次污染和海洋景观的破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用水对浒苔进行漂洗,除去盐分和泥沙等杂质;
(2)对步骤(1)所得的浒苔进行粉碎处理,粉碎至粒径为0.5~2mm
(3)将步骤(2)所得的浒苔1000克(干重)投入到酸解装置中,料液比为1∶20, 加入硫酸,至酸浓度为1.8%(w/w),反应釜中121℃水解60min;
(4)将步骤(3)所得的浒苔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钙中和至中性,室温静置;压 滤除去固形物,得富含葡萄糖和木糖的水解液,共产生葡萄糖和木糖230克; (5)将步骤(4)所得的水解液中添加至终浓度(w/w)为0.1%的硫酸铵,0.2%的 硫酸氢二钾,0.1%的硫酸镁,0.3%的酵母粉,接入5%的休哈塔假丝酵母30℃ 发酵3天;
(6)发酵液蒸馏得到生物乙醇52克。
实施例2
(1)用水对浒苔进行漂洗,除去盐分和泥沙等杂质;
(2)对步骤(1)所得的浒苔进行粉碎处理,粉碎至粒径为0.5~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81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车灯控制架构
- 下一篇:无级调节定位加固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