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蒲公英茶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8699.3 | 申请日: | 2009-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7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强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蒲公英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保健茶及其制作工艺,因蒲公英属药食同源植物,选用的蒲公英又为野生资源,因此无毒副作用。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蒲公英茶及其制作工艺,系一种新型的保健茶。蒲公英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一是抑菌作用,干扰细菌RNA和DNA的合成,阻断细菌生长;二是抗肿瘤作用,蒲公英的热水提取物经化学分析认为由多糖组成,具有抗肿瘤作用;三是抗内源毒素作用,能分解或络合成人体内产生的毒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公开一种抑菌抗肿瘤的保健茶及其制作工艺,同时为了增加适饮性,拼配了40%的卷曲形高档茶,以适应消费者的大众口味。
本发明所公开的蒲公英茶,特征在于:其制作原料是蒲公英的嫩绿叶,经采摘、清洗甩干、摊晾切丝、杀青、造形、烘干、拼配而制成卷曲形干叶,用开水冲泡后,即可饮用。
本发明所公开的蒲公英茶的制作工艺,包括采摘、清洗甩干、摊晾切丝、杀青、造形、烘干、拼配、包装等工序,其特征在于:
(1)采摘:采摘蒲公英的春秋的绿叶,剔除黄叶,作为制茶原料,备用。
(2)清洗甩干:将采摘的蒲公英嫩绿叶用清水洗除泥土,然后用洗衣机甩干桶,把装在干净棉白布内的叶甩干。
(3)摊晾:切丝,将洗衣机甩干桶内的鲜叶放入竹盘内摊晾,厚度5-7厘米,时间2小时,再用菜刀将叶横切成2厘米宽的叶丝,进行杀青。
(4)杀青:采用电炒锅杀青,锅温180-200℃,投入摊晾后的蒲公英叶丝1000g,下锅后抖闷结合,至蒲公英叶丝卷曲,无青草气,且含水量达到50%左右,时间3-5分钟,转入造形。
(5)造形:锅温先降至120℃左右,双手握住鲜叶丝,沿锅壁四周推揉2-3次,每推揉一次解块一次。然后锅温降至70℃,从锅中间一只手取叶丝,放入另一手心处,搓揉3-5转,抖撒电炒锅四周,如此反复,直至叶丝有刺手感即可出锅,时间15-25分钟。
(6)烘干:将造形叶出锅满摊,冷却至室温,每两锅造形叶进行烘干。锅温40℃左右,造形叶入锅后从锅中间抓叶丝向锅壁四周抖撒,以散失水分,发展香气,烘至叶丝手捻成粉末,无青草气味,含水量5%时出锅。满摊,冷却至室温,进行拼配。
(7)拼配:单独用蒲公英叶炒制的茶,由于适饮性较差,苦涩味较重,因此为了增加其适饮性,减少苦涩味。可用40%高档绿茶拼配60%蒲公英叶茶。
(8)包装:将拼配均匀的蒲公英茶进行密封包装。
本发明所采用的制茶原料-蒲公英叶,在药理上具有抑菌、抗内源毒素、抗肿瘤作用,如《本草纲目》记载:“女人乳痛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解毒,散滞气,化热毒”。又由于本发明所采取的制作工艺,较传统工艺具有更多的步骤,加工过程中缓慢散失水分,避免了有效成分的转化和破坏,加之拼配40%的茶叶,更适应消费者饮用,且具有蒲公英茶抑菌抗内源毒素、肿瘤的积极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野生的春天或秋天的蒲公英嫩叶500g,通过清水冲洗甩干,放至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室内摊晾2小时,厚度5-7厘米,然后将叶用菜刀横切2厘米宽的叶丝,再进行杀青。
使用电炒锅杀青,锅温180-200℃,投入摊晾后的叶丝1000g,下锅后抖闷结合,杀至蒲公英叶丝卷曲,无青草气,含水量50%,时间3-5分钟,转入造形。
锅先降至120℃,双手握住叶丝沿锅底四周推揉2-3次,每推揉一次解块一次。然后锅温降至70℃,从锅中间一只手取叶丝,放入另一只手心处,搓揉3-5转,抖撒电炒锅四周。如此反复,直至叶丝有刺手感,时间15-25分钟。
将造形叶出锅满摊,冷却至室温,每两锅造形叶进行烘干。锅温40℃左右,造形叶入锅后,从锅中间抓叶丝向锅壁四周抖撒,以散失水分,发展香气。烘至叶丝手捻成粉状,无青草气,含水量5%时出锅。
烘于叶丝出锅后,满摊,冷却至室温时,用40%卷曲形高档绿叶和60%纯蒲公英茶拼配,后进行密封包装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强,未经陈永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86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十字架双环杠杆式静压力推进器
- 下一篇:厂房内畜力发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