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农药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8726.7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3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金伟 |
主分类号: | A01N65/46 | 分类号: | A01N65/46;A01N65/42;A01N65/40;A01N65/38;A01N65/36;A01N65/32;A01N65/30;A01N65/26;A01N65/12;A01N59/06;A01P7/04;A01P7/02;A01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3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农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纯中药技术领域,它涉及一种农药,具体的说是一种中草药 为原料制成的一种中药农药。
背景技术
做为农作物虫害的杀灭现在用的都是化学农药,危害大,可造成对人、 畜的毒害和作物、环境的污染,生态失去平衡。有一些有机农药所谓长效, 二甲硫吸磷、多菌灵,敌敌畏、呋喃丹、对硫磷其在农作物的残留部分, 会对人、畜造成毒害,引起人的其他疾病发生。再如,菊酯类药,虽说低 毒,但是也不敢保证对人,畜无害。因此需要制备无毒,无残留的现代农 药,本发明就是提供一种无毒,无残留的中药农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的中药农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药农药,其特征在于:它是 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草药原料组成的:百部100-300、虎杖60-200、烟叶 100-300、洋金花50-200、毛莨100-300、天名精60-200、菖蒲60-300、 川楝子100-300、花椒60-300、明矾60-120、大蒜60-300。
本发明的一种中药农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草药原 料组成的:百部200、虎杖90、烟叶150、洋金花60、毛莨100、天名精 90、菖蒲90、川楝子150、花椒90、明矾60、大蒜200。首先把大蒜放到 一边,将以上10味药放到大铁锅内,加5-8的倍水,浸泡一小时,用武火 熬开,再用文火熬45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加5-8的倍水,用武火熬 开,再用文火熬45分钟,把药液和第一次药液倒到一块过滤共煎浓缩至相 对密度10-15的药液,然后再把大蒜榨汁,把大蒜汁倒到药液中,即成中 药农药。
本发明适用于小麦、玉米、花生、水稻、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病虫害 的防治。
使用本发明可在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秧苗期就可喷洒,一般15-25天 喷洒一次就可。
使用本发明药液与水的比例是2比100稀释,每亩用50公斤即可达到 杀灭病虫害,防止水稻、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疾病的作用。
本发明对水稻、水果、蔬菜等农作物无污染,无残留,无药害,对环 境无污染,具有高效,快速杀灭病虫害的作用。
本发明药物机理如下:
百部具有润肺止咳,灭虱杀虫,对头虱,蚊蝇幼虫、衣虱及臭虫,地 老虎等十余种害虫有杀灭作用、有防治棉蚜、红蜘蛛、螟虫作用;虎杖具 有活血散痰、祛风解毒、消炎止痛、去湿热黄疸、治慢性气管炎、降低 血脂等功效;可制农药,对防止螟虫、蚜虫等有效;烟叶具有杀虫,灭 菌,防腐作用;洋金花具有杀虫,灭菌作用,通过其麻醉作用杀灭害虫。 其毒性物质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等。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 对昆虫都有一定的毒性帮可以用来防治害虫,如棉蚜和绣线菊蚜药剂杀蚜, 毛莨主治恶性肿瘤,疼痛未溃,外用可杀虫,截疟退黄,治哮喘,对农作 物害虫有胃杀作用。煎剂对固紫染色阳性及阴性细菌、钩端螺旋体、原虫 等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天名精清热解毒,除诸毒肿,下血止血,杀虫, 对害虫有胃杀作用,对农作物有灭菌消毒作用。瘦果中药称“北鹤虱”, 可驱除绦虫、蛔虫。全草水浸液及煎剂可做农药,杀青菜虫、地老虎、 守瓜虫等;菖蒲可除风寒湿痹,镇静安神,化痰健胃,杀诸虫,是民间常 用的除虫害植物,是极好的“绿色农药”。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稻叶蝉、 稻螟蛉、蚜虫、红蜘蛛等虫害。《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 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川楝子具有杀虫疗癣,行气止痛之功。 《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花椒具 有温中止痛,除湿,杀虫止痒,杀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解鱼腥毒 作用;明矾对农作物有杀虫、灭菌、消毒作用,可防治小麦叶锈病及棉輪 紋病,对25种真菌进行药效试验,測定其有抑制及毒杀作用;大蒜理胃温 中,除邪痹毒气,杀菌,消肿,杀虫,通窍,对农作物有杀虫、灭菌、消 毒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金伟,未经李金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8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