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9224.6 | 申请日: | 200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0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鹏捷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K9/14;A61P1/04;A61K35/3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刘庆兰 |
地址: | 274400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慢性 胃炎 中药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
(二)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男性高于女性,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可为弥漫性,或局限于胃底、胃体或胃窦部。
慢性胃炎病人可有中上腹嘈杂感,恶心,呕吐,中上腹饱胀、隐痛、烧灼感,暖气,进食可能会使上述症状加重,严重者可有呕血和/或黑便。慢性胃炎的发病诱因有许多,常见的有长期、大量的饮酒和吸烟,饮食无规律、饮食物过冷或过热、过粗糙坚硬,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易诱发或加重病情。饮食不卫生所导致的胃粘膜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所致的慢性胃炎不易痊愈。急性胃炎治疗不彻底,会转成慢性胃炎,某些药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糖皮质激素等可破坏胃粘膜屏障,诱发或加重胃炎。
目前,国内外对胃炎的治疗主要以服用甲氰米胍、法膜替丁为主,这种药物的有效率、治愈率都较低,副作用大,且易轻度复发或愈后偶尔复发;而市场上一些中药,有些属于指标不治本,有些使用价格昂贵的成分,有些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疗效不确切而中断使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太子参9~15份、栀子6~10份、枳壳3~9份、香附6~10份、神曲9~15份、三七3~9份、陈皮3~9份、草豆蔻2~6份、萱草根6~10 份、桃仁6~10份、乌药5~9份、甘松2~6份、鹿角胶5~9份、石斛6~12份、茯苓10~14份、炙甘草6~10份。
其优选的原料重量配比为:
太子参12份、栀子8份、枳壳6份、香附8份、神曲12份、三七6份、陈皮6份、草豆蔻4份、萱草根8份、桃仁8份、乌药7份、甘松4份、鹿角胶7份、石斛9份、茯苓12份、炙甘草8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为粉剂。将各种原料清洗干净后,置于水中煮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定量服用。在水中煮制有助于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服用方法: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10g,饭前服用。
下面对本发明所采用的各原料的药用性能进行简要介绍:
太子参:益气生津,补脾润肺。主治脾虚体倦,食欲不振,气阴两伤,干咳痰少,自汗气短,内热口渴,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吐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枳壳:理气宽胸,行滞消积。主治胸膈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香附:理气解郁,调经,安胎。主治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神曲:消食化积,健脾和胃。主治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
三七: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主治吐血,咳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出血,外伤出血,跌扑损伤,胸痹心痛,脘胁久痛,癥瘕积块,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疮痈肿痛;
陈皮:理气调中,降逆止呕,燥湿化痰。主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乳痈初起;
草豆蔻:温中燥湿,行气健脾。主治寒湿阻滞脾胃之脘腹冷痛,痞满作胀,呕吐,泄泻,食谷不化,痰饮,脚气,瘴疟,口臭;
萱草根: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治黄疸,水肿,淋浊,带下,衄血,便血,崩漏,瘰疬,乳痈,乳汁不通;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主治痛经,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结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肺痈,肠痈,肠燥便秘;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主治胸胁满闷,脘腹胀痛,头痛,寒疝疼痛,痛经及产后腹痛,尿频,遗尿;
甘松: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治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牙痛,脚气;
鹿角胶:温肾益精,养血安胎,止血。主治虚劳羸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崩漏带下,吐血,衄血,咯血,尿血,阴疽;
石斛:生津益胃,养阴清热。主治热病伤津,烦渴,阴虚胃痛,病后虚热,阴伤目暗;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鹏捷,未经刘鹏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9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