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9713.1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6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杨颖;代光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颖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25/22;A61P25/24;A61K3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5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抑郁症 焦虑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把心境障碍描述为最常见的人类疾患,近年来,各国公众及卫生管理部门对抑郁障碍日益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把抑郁病视为最需要解决的五大健康问题之一。焦虑症、抑郁症是情感性情神障碍的主要类型,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伴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症。世界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抑郁”目前在世界致残性疾病中排名第四,到2020年将排名第二,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主要精神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美国,人群中终身罹患抑郁性障碍的机率为17.1%,“抑郁”每年造成的损失约有四百四十亿美元,与冠心病相当。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突发性、挫折性生活事件显著增加,造成我国发病趋势,发病率逐年升高。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焦虑症患者表现出的焦虑或恐惧往往无实质内容或与现实处境不符。西医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使用药物干预,但现有药物存在依赖性、起效缓慢、不良反应等诸多问题。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情志病范畴,过分的担忧、紧张甚至恐惧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现,肾阴亏虚与多种证型焦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补阴安神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治则之一。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是以广泛和持续发作性焦虑或反复发作性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广泛型焦虑(GAD)和惊恐障碍(PD)。焦虑症患者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焦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生化机制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GABA等多种递质系统有关。而参与焦虑各种症状的三种神经递质为GABA、5-羟色胺、胆囊收缩素,在行为学方面,焦虑的发生与惊厥过程和攻击行为有一致性,且均与GABA系统有密切关系。
中医并无焦虑症之病名,从临床表现看,本病属于情志病、心病范畴,与中医“郁证”、“惊”“恐”“惊悸”“心悸”、“怔忡”“不寐”、“脏躁”、“百合病”、“卑谍症”、“灯笼病”等病证有关。中医认为,临床焦虑症有多种辨证分型,按病程可分为肝气郁结型、气郁化火型、心神不宁型、痰热上扰型、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精神情志活动异常或内伤七情是致病的原因,焦虑作为情志障碍多由伤阴而致有热或火旺,其病因病机多为邪扰心肺,气阴受损,神不内守,郁而化热,出现焦虑诸症,与心、肾、肝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本病有实证、虚证、虚实夹杂之分。
抑郁症是一类心理障碍性疾病的总称,统称为“情感障碍”。其症状每随情志波动而变化,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忧虑烦躁或易激惹,懒言少动,睡眠障碍,悲观绝望,对生活丧失兴趣甚则自杀等。中医对抑郁症,辨病为郁症,辨证多为痰火郁结、阻闭清窍型,与痰邪有关。患者常因情志不舒则气郁,思虑太过则气结。气机郁结则水谷运化失调,致使痰邪产生。痰邪内蕴日久尤如湿物堆积而产热化火,火被痰包裹则越不易散,痰得火助则愈加肆意横行。痰、火交结则病程缠绵。火为阳邪,痰属阴邪,阴阳胜则病态多端。痰火上扰故心烦易怒,顽固失眠,焦虑不安,痰迷真窍故悲观厌世,敏感多疑,甚则发呆痴想,自卑欲死。舌红胎黄为火之象,脉滑为痰之征。
抑郁症,焦虑症为郁久伤脾伤肝,饮食减少,则气血不和,心血不足,脾肾两虚;郁久化火易伤阴血,累及于肾,而致种种损伤。抑郁伤及心脾则情绪低落,多思善虑,言语动作减少,郁郁寡欢。心失所养则见心悸胆怯,少寐多梦健忘。气血不足,不能润养于面,面色不华,头晕神疲。脾虚气血不足,食少倦怠乏力,目光迟滞。郁久损及阴或见心烦,脾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不足的表现。故治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肾养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颖,未经杨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97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型胸腔留置引流管
- 下一篇:一种保健口鼻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