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风流式混凝土干输湿凝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0074.0 | 申请日: | 200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4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袁秋新;王维;耿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永;袁秋新;王维;耿华锋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F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22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风流 混凝土 干输湿凝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井下混凝土成形输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开采中,要求两工作面之间保留10米的保护煤柱,则100万吨的回采工作面必须留有10万吨保护煤柱,这些煤不能开采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目前有的矿井采用了沿空留巷充填混凝土将煤柱置换出来,但混凝土充填时需人工混凝土拌料,人工运输,使用振动棒来搅拌湿料等工序。工人劳动强度大,混凝土凝固成形时间长、强度小,顶板支护效果差。因此很需要一种机械化的混凝土沿空留巷充填设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风流式混凝土干输湿凝机。
技术方案是:它由螺旋送料机、罗茨风机、风料混合器、输送管路及减压雾化湿凝器组成,罗茨风机出风口连接在风料混合器进风口上,螺旋送料机出料口连接在风料混合器进料口上,风料混合器出料口连接在输送管路上,输送管路出料口连接上减压雾化湿凝器,其中:
风料混合器的构造是:将一段管道壳体的一端作为与罗茨风机连接的进风口;管道壳体管壁顶面设置与螺旋送料机出料口连接的进料口;管道壳体的另一端设置与输送管路连接的喇叭形出料口;
减压雾化湿凝器的构造是:它包括一段大于输送管路直径的管道壳体,管道壳体的一端设置与输送管路连接的接口;管道壳体的另一端敞口为出料口,在管道壳体管壁上设置多个高压雾化喷头,每个雾化喷头经水阀门连接到井下压力水管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石子、沙、水泥及脱水剂按照一定配比量进行混合,以螺旋送料机作为进料设备,利用罗茨风机冲击风流做为动力源,使用风料混合器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气固两相的均匀混合体。再以耐磨钢管作为输送管路,在输送管路出口减压雾化湿凝器的作用下,均匀的混凝土干料在出口处减速降压并雾化成形,充填到沿空留巷位置的预置盒子板中。混凝土迅速在短时间内脱水干固,并达到一定强度,起到支护采空区,替代保护煤柱。
本发明优点是:
1、混凝土颗粒在螺旋送料机层层挤压下相互摩擦、碰撞,并在螺旋推进中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体,不需人工拌料,不需振动棒,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同时混凝土颗粒在螺旋送料机中螺旋挤压推进,形成密闭体,彻底消除管路反风现象。
2、罗茨风机提供的冲击风流与混凝土颗粒在风料混合器内充分混合,形成气固两相均匀混合体,并以漂浮状进入输送管路,在输送管道中脉动前进至工作面上平巷设计留巷位置,杜绝了混凝土积聚下沉造成管路堵塞问题。
3、输送管路采用耐磨钢管,管路内壁自润滑性好,可有效降低管路内壁阻力,实现远距离输送;并具有耐磨性,可长期使用。
4、输送管道末端安装减压雾化湿凝器后,使混凝土干粉在管路末端加水雾化后形成粘稠状状混合体,实现了混凝土干料输送、出口湿化成形,充填密实性强、强度高,形成的凝固体支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2为减压雾化湿凝器的主视图;
图3为风料混合器的主视图。
附图中:1-螺旋送料机,2-罗茨风机,3-风料混合器,4-输送管道,5-减压雾化湿凝器,6-接口,7、14-管道壳体,8-高压雾化喷头,9-出料口,10-水阀门,11-压力水管,12-进料口,13-进风口,15-喇叭形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螺旋送料机1、罗茨风机2、风料混合器3、输送管路4及减压雾化湿凝器5组成,罗茨风机2出风口连接在风料混合器3进风口上,螺旋送料机1出料口连接在风料混合器3进料口上,风料混合器3出料口连接在输送管路4上,输送管路4出料口连接上减压雾化湿凝器5。其中:
减压雾化湿凝器构造如图2所示,它包括一段大于输送管路4直径的管道壳体7,管道壳体7的一端设置与输送管路4连接的接口6;管道壳体7的另一端敞口为出料口9,在管道壳体7管壁上设置多个高压雾化喷头8,每个雾化喷头8经水阀门10连接到井下压力水管11上。
风料混合器的构造如图3所示,它是将一段管道壳体14的一端作为与罗茨风机2连接的进风口13;管道壳体14管壁顶面设置与螺旋送料机1出料口连接的进料口12;管道壳体14的另一端设置与输送管路4连接的喇叭形出料口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永;袁秋新;王维;耿华锋,未经刘永;袁秋新;王维;耿华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00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