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级注水泥器失效再循环方法及密封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0667.7 | 申请日: | 2009-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2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国;郝金克;孙骞;李玉宝;伊西锋;皇甫洁;王桂英;朱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E21B33/1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京兰 |
地址: | 257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级 注水 失效 再循环 方法 密封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石油完井固井分级注水泥的方法和设备,特别是分级注 水泥器失效再循环方法及密封循环装置,当分级注水泥器失效后,在井筒内 建立新的注水泥循环通道,保证整个完井工艺的成功实施,将工具出现问题 后的损失降至最低。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水平井的广泛应用,水平井完井工艺技术日益普及,已成为促 进油田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应用水平井完井技术开发的过程中,随着 分级注水泥器在现场施工中的大量使用,工具本身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 直接影响完井施工效果。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分级注水泥器在下入过程中提前打开,管外封隔器还未坐封;
2、分级注水泥器下入到设计位置后,打压至分级注水泥器工作压力后, 分级注水泥器无法打开。
第一种情况发生时,由于管外封隔器未坐封,如果直接进行固井施工, 将在筛管部分形成水泥环及混浆带,堵塞油流通道,后期只能通过在筛管段 进行射孔补救,不但造成筛管报废,而且降低油气层产能,经济损失巨大, 最终导致裸眼防砂完井工艺失败。如果起出套管柱,很可能由于井眼不稳定 造成管柱遇卡,以致全井报废。
第二种情况发生时,可以进行射孔后打开固井通道后施工,但该方案破 坏了套管井身结构,留下了隐患,增加了射孔施工费用,造成成本的浪费。
分级注水泥器提前打开和分级注水泥器无法打开这两种情况,严重阻碍 了水平井筛管顶部注水泥完井工艺的顺利实施,现场施工中急需研制一种简 单可靠的工具,在分级注水泥器失效后进行补救施工,以保证整个完井工艺 的成功实施,将工具出现问题后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分级注水泥器失效再循环方法及密封循环装置,当 分级注水泥器出现提前打开或者不能正常打开的情况时,在井筒内建立新的 注水泥循环固井通道,有效降低分级注水泥器故障引发的经济损失。
使用本技术解决方案可达上述目的:
分级注水泥器失效再循环方法,当分级注水泥器提前打开或者不能正常 打开时,使用密封循环装置,在井筒内重新建立注水泥固井循环通道:
a:当分级注水泥器提前打开时,使用密封循环装置中的井下密封插头 插入打开滑套中,密封盲板以上、分级注水泥器以下油层套管的空间,进行 胀封管外封隔器的施工,建立盲板以上井段的注水泥固井循环通道;
b:当分级注水泥器不能正常打开时,使用井下密封插头插入打开滑套 中,利用钻柱施加钻压,使打开滑套下行位移打开分级注水泥器的循环孔, 在井筒内建立注水泥固井循环通道,保证完井工艺顺利实施。
密封循环装置包括井下密封插头和井口密封接头,井下密封插头与井口 密封接头之间连接钻柱;井口密封接头包括钻杆短节、轴套和套管短节,钻 杆短节设有中心孔,套管短节与轴套连接,将轴套安装在钻杆短节的中部外 圆。连接于钻柱的最底端的井下密封插头保证重新开启打开滑套或者密封打 开滑套,进行胀封管外封隔器的施工。连接于钻柱最顶端的井口密封接头保 证泥浆循环,防止粘卡油层套管、防止井壁垮塌。
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的效果和优点:
1、在分级注水泥器提前打开时,采用井下密封插头可密封盲板以上、 分级注水泥器的打开滑套以下的油层套管空间,实施胀封封隔器施工后,可 正常进行后续固井施工,对分级注水泥器提前打开故障进行有效补救。
2、当分级注水泥器的打开滑套不能用液压正常打开时,采用井下密封 插头机械式强制打开分级注水泥器的循环通孔,保证分级注水泥器使用可 靠,建立正常的注水泥固井循环通道。
3、在起下钻施工过程中,可随时在井口连接井口密封接头,对裸眼环 空中的泥浆进行循环,杜绝了井下事故的复杂化。
4、本密封循环装置设计简单,使用可靠,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施 工周期,保证了后续完井工艺的正常实施。把分级注水泥器故障导致的经济 损失降至最低,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井下密封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井口密封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井下密封插头的使用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06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死点式三角转子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竹炭纤维内衣面料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