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润滑复合材料及自润滑复合材料模具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0837.1 | 申请日: | 200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伊卿;卢秉恒;何仲云;洪军;吴华英;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K13/04;C08K3/30;C08K7/06;C08K3/08;C08K3/36;C08K3/22;B29C39/4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复合材料 模具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按质量百分比将25.2~35.5%的环氧树脂、22.3~31.6%的固化剂、28.3~41.9%的铁粉或27.4~43.2%的铝粉、1.5~3.9%的纳米三氧化二铝粉或1.8~3.9%的纳米二氧化硅粉、1.4~3.9%的二硫化钨或二硫化钼、1.8~4.4%的碳纤维和1~2%的偶联剂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在球磨机上球磨5~6小时,球磨完毕后在真空注型机中真空脱气5~10分钟,用于制造自润滑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环氧树脂为E型环氧树脂E-51、E-44或E-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固化剂为脂环族多胺中温固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和碳纤维的粒径为0.1~2.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偶联剂采用通式为Y(CH2)nSiX3的硅烷偶联剂,其中,n=0~3;X为氯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乙氧基或乙酰氧基,Y基团为氨基或者环氧基。
6.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自润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含质量百分比25.2~35.5%的环氧树脂、22.3~31.6%的固化剂、28.3~41.9%的铁粉或27.4~43.2%的铝粉、1.5~3.9%的纳米三氧化二铝粉或1.8~3.9%纳米二氧化硅粉、1.4~3.9%的二硫化钼粉或二硫化钨、1.8~4.4%的碳纤维和1~2%的偶联剂。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1)自润滑复合材料模块制备
根据所需制作的模具的大小,制备长为100~200mm,宽为30~60mm,高度为15~30mm的复合材料模块,根据模块的尺寸制备相应模块的模具,浇注前在模块模具表面涂脱模剂并预热到80℃~85℃,将自润滑树脂基复合材料浇注到预热完毕的模具中,并将模具置于80℃~85℃的恒温箱中预固化6~7小时,脱模后,在135℃~145℃下后固化16~17小时得到自润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模块;
2)支撑模板和模具围框的制备
依据模具的CAD数据,对需要加工的模具的表面数据向内或向外偏移,得到支撑模板型面数据,偏移量为制备的模块高度的1/3~1/2,得到支撑模板的相关数据,以支撑模板的相关数据加工制造支撑模板,根据模具结构制造模具围框,将支撑模板和围框连接并固定。
3)模具毛坯制造
以支撑模板为基准,采用强力粘接剂粘接,堆积复合材料模块,将空间填满,经24小时待强力粘接剂粘接完全固化后得到需要的模具毛坯。
4)灌注支撑
将复合材料模块堆积完毕固化后的模具,翻转围框,取出支撑模板,向围框中灌注高强度水泥,直至水泥凝固;
5)数控加工模具
按照需要加工的模具表面的数据,使用数控机床对模具毛坯进行数控加工,加工完毕后即得到模块化自润滑树脂基复合材料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08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