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附式餐巾纸折叠制作工艺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0958.6 | 申请日: | 200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4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龙 |
主分类号: | B31D1/04 | 分类号: | B31D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300陕西省西安市户***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餐巾纸 折叠 制作 工艺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吸附式餐巾纸折叠制作工艺,其特征是:印刷好了的餐巾纸(1) 由底架(27)上的牵引机构(33)拉动平稳运行,经过纵折机构(32)进行 第一次对位纵折,形成纵折纸张(59),经过压辊(5)压平进入对位机构(11) 进行对位,再经牵引机构(33)进入吸附式横折机构(34)进行对位横折, 再经过断切刀辊将纵折纸张(59)切断,形成横折纸张(60),横折纸张(60) 切断后的纵折纸张(59)经过吸附式计数机构(64)和收集包装机构(26) 进行计数和收集包装,经过验收产品合格入库待销。
2、为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餐巾纸折叠制作工艺而专门设计的 装置,其特征是:吸附式餐巾纸折叠装置,其特征是:该折叠装置主要由在 底架(27)上装配动力传动机构(37)、纵折机构(32)、吸附式横折机构(34)、 及包装机构(26)、连线计数、包装和吸附式输送收集机构(35)和吸附式 计数机构(64)组成,其特征是:在底架(27)上装配动力传动机构中,主 机动力经过传动机构(37)由齿轮件传动啮合连接牵引机构(33)、吸附式 横折机构(34)和吸附式输送收集机构(35);吸附式横折机构(34)是由 底架(27)上装配并排的断切底辊(9)组件和断切刀辊(16)组件组成; 吸附式输送收集机构(35)是由收集辊(21)组件和摆动板(22)组成;连 线计数、包装是由计数机构(64)和收集包装机构(26)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式餐巾纸折叠装置,其特征是:动力传 动机构(37)中,主机动力输出轴经过传动机构(37)连接主动齿轮(38), 主动齿轮(38)啮合断切底辊(9)上的断切底辊齿轮(39),断切底辊齿轮 (39)同时啮合传动齿轮(61)和断切刀辊(16)上的断切刀辊齿轮(42), 其中传动齿轮(61)啮合牵引辊(13)组成牵引机构(33)动力连接;断切 底辊齿轮(39)和断切刀辊齿轮(42)组成吸附式横折机构(34)、连线计 数、包装及吸附式输送收集机构(35)的动力连接;断切底辊(9)同轴上 固定同步转动的断切底辊齿轮(39)和中介齿轮(40),中介齿轮(40)啮 合支承在底架(27)上的连杆齿轮(41),连杆摆动中心E与连杆齿轮转动 中心F有偏心量组成收集机构(35)中摆动板(22)摆动动力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式餐巾纸折叠装置,其特征是:吸附式 横折机构(34)是由断切底辊(9)组件和断切刀辊(16)组件组成;断切 底辊(9)组件中,底架(27)上装配可旋转的断切底辊(9),其同轴上装 配横折配气盘(43)和横折配气盘压板(56),断切底辊(9)内腔为密封的 空腔,在空腔内固定横折配气板(57),将空腔分为至少两部分独立的空腔, 可形成负压的每个独立空腔在断切底辊(9)圆辊面位置均开有断切底辊气 孔(8),每个独立空腔端面位置的气孔与横折配气盘(43)间歇相通。断切 刀辊(16)组件中,可左右调节移动的断切刀辊(16)两端固定在断切刀辊 左滑块(52)和断切刀辊右滑块(55)上,在底架(27)上滑槽内的滑动断 切刀辊左滑块(52)和断切刀辊右滑块(55)分别连接横折手轮(19),可 切断纵折纸张(59)的断切刀(15)通过紧定螺钉(58)对称安装在断切刀 辊(16)的凹槽中,夹纸刀座(53)也对称的安装在断切刀辊(16)的凹槽 中,夹纸刀转轴(30)支承在夹纸刀座(53)两端的孔中,实现夹纸或放纸 作用的夹纸刀(18)安装在夹纸刀转轴(30)上,夹纸刀转轴(30)的一端 装有转臂(54),可摆动的转臂(54)上装有滚轮(36),弹簧(17)一端安 装在断切刀辊(16)上,另一端安装在转臂(54)上,滚轮(36)与安装在 断切刀辊右滑块(55)上的凸轮(20)的表面相接触,在断切刀辊(16)转 动的过程中通过转臂(54)带动夹纸刀转轴(30)按凸轮(20)的轨迹摆动; 断切底辊(9)和断切刀辊(16)之间的横折、断切相位通过调节断切底辊 齿轮(39)和断切刀辊齿轮(42)的啮合位置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龙,未经李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095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铋青铜-钢复合双金属轴承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防控火灾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