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紫灰链霉菌及其活性产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1081.2 | 申请日: | 2009-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1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黄丽丽;姜云;康振生;何其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04;C07D405/04;A01N63/02;A01N43/40;A01P3/00;A01P21/00;C12R1/56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文义 |
地址: | 712100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淡紫 霉菌 及其 活性 产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淡紫灰链霉菌及其活性产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使植物病害存在对杀菌剂的适应性变异,在某些杀菌剂的长期选择压力下,可以产生明显的抗药性,从而导致化学防治的失败。生产中应综合地考虑不同杀菌剂的应用策略,以充分发挥各种杀菌剂的作用,尽量避免抗药性的产生。自Waksman和Henrici于1943年建立链霉菌属以来,链霉菌已成为放线菌中数量最多而且产生抗生素种类也最多的一个属,约有1000多个种和变种。
农用抗生素作为生物农药中的重要类群,较其它生物农药具有更高效、快速、安全等优点,且均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的市场占有率仅有2~3%,其潜力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探寻生物农药的新来源,利用土壤微生物资源而开发一种可以用于植物真菌病害防治的广谱、高效、可产业化生产的淡紫灰链霉菌及活性产物的制备方法。
实现上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xjy,(以下简称为xjy菌株),于2007年8月16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简称为CGMCC,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2130,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
本发明的xjy菌株是从中国新疆棉田土壤的51株土壤放线菌中筛选出6株对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有抑制活性,其中菌株xjy的抑制效果最好。测定xjy菌株抗菌谱发现其无菌发酵滤液对23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和6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且xjy菌株具有良好的传代抑菌稳定性,可产生β-1,3-葡聚糖酶和蛋白质酶。xjy菌株具有以下特征:①高氏一号培养基上气生菌丝淡紫灰,日久成灰色,基内菌丝浅黄色,无可溶性色素产生;②孢子丝呈宽大顶端螺旋形,带有长柄,孢子柱形,表面光滑,常在气丝上形成长孢子链;③生理生化反应表现为:能使明胶液化,牛奶凝固,淀粉水解,产生硫化氢;并且可以在纤维素上生长,但不分解滤纸;可以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乳糖、淀粉、肌醇、鼠李糖和山梨糖。④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在GeneBank中进行最大同源性比较,发现16S rDNA测序结果与淡紫灰链霉菌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到99.6%。
通过对xjy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组分分析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确定其为淡紫灰链霉菌。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xjy菌株的无菌上清液,由下列方法制备而成:首先将种子培养基(每升含5g蛋白胨,3g酵母膏,2g葡萄糖,1g牛肉膏,pH7.0,装液量40mL/250mL)在28℃、80r/min振荡培养2d制成种子液;然后加10%种子液在发酵培养基中(含大豆粉2%、葡萄糖2%、NaCl 0.8%、CaCO3 0.2%、(NH4)2SO4 0.32%,pH7.0,装液量40mL/250mL)在28℃、180r/mim摇瓶培养6d,发酵液经13000rpm离心2次,每次20min,即得无菌上清液。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xjy菌株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以下化学式C14H19O7N3和(I)表示的化学结构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1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菌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