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胶与被粘基材粘接试样剥离强力测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1162.2 | 申请日: | 200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9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莉;汪有科;田堪良;娄宗科;何武全;姚汝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2100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胶 基材 试样 剥离 强力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性能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胶与被粘基材 粘接试样剥离强力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测试密封材料粘接拉伸强度方法已经很成熟。但在工程实践中, 由于界面处理不完善或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外力施力的方向等原因,密 封材料与粘接基材的边缘部位易于被剥离,由此剥离部位逐步使密封胶与 基材分离、脱开,从而发生水渗漏现象,严重者可使局部工程或整体防渗 层破坏,可见剥离强力的测试是必要的。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规 范中有模拟实际工程情况的密封材料剥离强力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胶与被粘基材粘接试样剥离强力测 试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密封胶与被粘基材粘接试样剥离强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用被粘基材制成两块丁字型试样,中间预留一定尺寸的缝腔, 将密封胶灌入缝腔,使被粘基材和密封胶成为一个粘接试样整体,放在温 度20±2℃,相对湿度65±5%的环境中养护28天;
步骤二,测试时,将密封胶与被粘基材的粘接面切开长度不大于粘接 界面总长度十分之一的口子作为剥离口,然后用夹具分别固定被粘基材两 端,并将夹具与拉力机相连,以5mm/min的速率开动拉力机,将夹具向 相反方向拉伸,直至密封胶与被粘基材完全剥离,此时的拉力值即为密封 胶与被粘基材粘接剥离的最大拉力值。
本发明的方法成功地模拟了实际工况下密封胶与粘接基材剥离强力 的测试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对工程实践有着十分显 著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密封胶与被粘基材测试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混凝土3制作成两块丁字型试 样,两块丁字型试样中间预留一定尺寸的缝腔,将密封胶2灌入缝腔中, 使混凝土和密封胶成为一个粘接试样整体,将粘接试样放在温度20±2℃, 相对湿度65±5%的环境中养护28天。
测试时,将密封胶2与混凝土3的粘接面用锋利的刀片切开长度不大 于接缝界面总长度十分之一的口子作为剥离口4,把混凝土3两端分别放 置在夹具1中,将夹具1与拉力机相连,以5mm/min的速率开动拉力机, 将夹具1向相反方向拉伸,直至密封胶2与混凝土3完全剥离,此时的最 大拉力值P(单位为牛顿N),就是密封胶与被粘基材试样的剥离强力。
上述密封胶是液态或膏状的聚氨酯密封胶、聚硫密封胶、丙烯酸酯建 筑密封膏、硅酮建筑密封胶、粉煤灰合成渠道接缝防渗材料以及常规的用 于混凝土粘接的密封胶其中任一种。
上述聚氨酯密封胶、聚硫密封胶、丙烯酸酯建筑密封膏应分别符合 JC/T482-2003《聚氨酯密封胶》、JC/T483-2003《聚硫建筑密封胶》、 JC/T484-2006《丙烯酸酯建筑密封胶》、GB/T14683-2003《硅酮建筑密封 胶》中规定的技术标准要求。
粉煤灰合成渠道接缝防渗材料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一种材料,专利 号:ZL 200310118992.X,其性能满足JC/T482-2003《聚氨酯密封胶》中 各项技术标准要求,同时满足JC/T881-2001《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 中各项技术标准要求。
混凝土3与密封胶的粘接界面可以涂抹底剂,也可以不作处理,以模 拟工程实际状况和具体的试验目的为准。
被粘基材可以是混凝土、砂浆、固化土、砖、木材、玻璃、陶瓷、金 属、硬质塑料或其他材料,被粘基材的品种以模拟工程实际状况和具体的 试验目的为准。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测试粘接试样的剥离性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无需增添新设备,利于推广,对具体的工程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尤其 是模拟在受到粘接边缘破坏的实际工程情况有着明显的工程实际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11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