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谱吸收型气体测量气室及其提高气体扩散速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1875.9 | 申请日: | 200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2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丁晖;梁建奇;李仙丽;崔俊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01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谱 吸收 气体 测量 及其 提高 扩散 速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测量领域,涉及一种光谱吸收型气体测量气室。
背景技术:
测量气室是光谱吸收型光纤气体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单程气室:气室的两侧各安装一个光纤准直器。入射端光纤准直器将光纤中传输的光转换成近似平行光射入气室,出射端光纤准直器将经过气体吸收之后的光耦合进入光纤继续传输。光纤准直器的工作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厘米,所以单程气室的气体吸收光程短,由此组建的气体检测系统灵敏度低。
(2)多次反射气室:多次反射气室是利用表面镀有高反射率反射膜的反射镜,使入射光在气室内部多次反射,延长气体吸收光程。多次反射气室气体吸收光程长,系统灵敏度高,但是多次反射气室耦合效率低,传输损耗大。同时其结构复杂,调试困难,且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光程越长,影响程度越大),实际应用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光谱吸收型气体测量气室,包括单模光纤1、多模光纤2、第一微型密闭腔3、第二微型密闭腔4、第一段空芯光纤5、第二段空芯光纤6和微型真空泵7;在第一微型密闭腔3顶部设置第一出气口17,在第二微型密闭腔4顶部设置第二出气口18,第一出气口17和第二出气口18连接微型真空泵7,单模光纤1和第一段空芯光纤5在第一微型密闭腔3中连接,多模光纤2和第二段空芯光纤6在第二微型密闭腔4中连接,第一段空芯光纤5和第二段空芯光纤6连接,探测光源经单模光纤1进入第一段空芯光纤5后、经第二段空芯光纤6进入多模光纤2中,再由多模光纤2输出至光电探测器。
所述第一微型密闭腔3内部两端设置有密封活塞、单模光纤1的第四光纤接头13插入第二活动接头11的左端,第一段空芯光纤5的第三光纤接头12插入第二活动接头11的右端,通过第一移动推柄19控制第三光纤接头12和第四光纤接头13的连接或者断开。
所述第二微型密闭腔4内部两端设置有密封活塞、多模光纤2的第四光纤接头16插入第三活动接头14的左端,第二段空芯光纤6的第三光纤接头15插入第三活动接头14的右端,通过第二移动推柄20控制第三光纤接头15和第四光纤接头16的连接或者断开。
所述第一段空芯光纤5的第二光纤接头10插入第一活动接头8的左端,第二段空芯光纤6插入第一活动接头8的右端。
所述第一活动接头8、第二活动接头11和第三活动接头14都是开缝直套管。
一种光谱吸收型气体测量气室提高气体扩散速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打开第一活动接头8、第二活动接头11和第三活动接头14;
(2)使第一出气口17和第二出气口18同时与微型真空泵7连接,打开微型真空泵7抽气,使第一段空芯光纤5和第二段空芯光纤6的两端均产生压力差,使气体快速扩散进入第一段空芯光纤5和第二段空芯光纤6;
(3)第一段空芯光纤5和第二段空芯光纤6内部气体扩散均匀之后,关闭微型真空泵7、第一活动接头8、第二活动接头11和第三活动接头14,使探测光源经单模光纤1进入第一段空芯光纤5后、经第二段空芯光纤6进入多模光纤2中,再由多模光纤2输出至光电探测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光谱吸收型气体测量气室。该气体测量气室具有体积小、易弯曲、耦合效率高、且可以通过增加光纤的长度来增加气体吸收光程等优点,提高环境气体在气体腔内的扩散、逃逸速度。
当连接头闭合时,光可以以较低传输损耗在腔内传输。打开时,连接头上的开缝可以使气体能够扩散进入空芯光纤。为加快气体在空芯光纤内的扩散、逃逸速度,在空芯光纤的中部断开,同样用活动接头将两端对接。
空芯光纤与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的接口部分分别放置在两个微型密闭腔内。通过微型真空泵抽取密闭腔内的空气,在两部分空芯光纤的两端均形成一定的压力差,从而加快待测气体向腔内的扩散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活动接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18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化锌纳米紫外光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湖菱种袋的制作及播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