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酶法提取叶黄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2194.4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2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薛亚峰;薛振汉;朱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华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3/00 | 分类号: | C12P2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西安集思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晋吉 |
地址: | 710075陕西省西安市经***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取 叶黄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叶黄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叶黄素是人类视网膜最重要的营养成份,在眼睛视网膜的黄斑部(视力中心) 以及水晶体中,含有高量的叶黄素。科学证明,叶黄素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吸收紫外线、 蓝光,根本化解眼睛光中毒,有利于防止眼睛生理功能的变异。叶黄素无法由人体自行合成, 必需由食物吸收,因此许多近视族群都在服用叶黄素(Lutein),包括儿童近视预防也有许多 人使用。但叶黄素必须长期服用,才有效果。叶黄素的传统提取方法是正已烷回流提取,正 已烷属于易燃、易爆并且挥发性特别强的溶媒,生产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损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安全,工艺简单、提 取率较高、成本低的叶黄素生产工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从万寿菊植物花中提取叶黄素。万寿菊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期8~9月。其药用部分主 要是其花朵---含有大量的叶黄素酯。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为万寿菊,提取剂有:安琪酵母粉、乙醇、活性碳,安琪酵母粉的量为 万寿菊的0.5~1%。
本发明的主要工艺为:
(1)将阴干的万寿菊花粉碎1公斤,过50目筛网备用。
(2)称取5-10克安琪酵母粉,溶解到1-1.5升37℃-45℃温水中,并与过筛好的万寿菊 粉混合拌匀,隔绝空气,放置在37℃-45℃温室中发酵5-7天;
(3)将发酵好的样品按6倍量、6倍量、5倍量的70%的乙醇,回流提取3小时、3小时、 2小时;
(4)将提取液进行过滤,过滤网的孔眼150-200目,以保证提取液中无酵母残渣;
(5)将提取液50-60℃浓缩至无醇,冷却沉淀;
(6)取渣子;
(7)将渣子溶解于3-5倍量的70-80%的乙醇中,加热到70-80℃
(8)加入渣子质量的10-20%的干粉活性碳,回流提取40~80分钟个小时;
(9)再进行热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冷却离心;
(10)取步骤(9)渣子置于真空干燥箱内,50-60℃烘干。
本发明采用安琪酵母,使叶黄素酯转化成叶黄素,其产品含量在50-60%,收率在9.5-13%。 本发明工艺简单、提取率较高、成本低的、产品的稳定性强,适宜于大规模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叙述三个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从10公斤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
1.将阴干的10公斤万寿菊花粉碎,备用;
2.称取80克安琪酵母粉溶解到13升之40℃温水中,并与万寿菊粉混合拌匀,隔绝空气 放置于40℃温室中发酵6天;
3.将发酵好的样品按6倍质量、6倍质量、5倍质量的70%的乙醇回流提取3小时、3小 时、2小时;
4.提取液进行板框(200目)过滤;
5.将提取液在55℃下浓缩至无醇,冷却沉淀;
6.过离心机提取渣子(叶黄素含量约为16-18%);
7.渣子溶解于4倍质量70%的乙醇中,加热到80℃;
8.再加入渣子质量的15%的干粉活性碳,回流提取1个小时;
9.再进行热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冷却离心;
10.取步骤(9)渣子置于真空干燥箱内,55℃烘干。
产品含量约为59%,收率约12.5%。
实施例2.从10公斤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
1.将阴干的10公斤万寿菊花粉碎,备用;
2.称取50克安琪酵母粉溶解到10升之45℃温水中,并与万寿菊粉混合拌匀,隔绝空气 放置于45℃温室中发酵5天;
3.将发酵好的样品按6倍质量、6倍质量、5倍质量的75%的乙醇回流提取3小时、3小 时、2小时;
4.提取液进行板框(150目)过滤;
5.将提取液在60℃下浓缩至无醇,冷却沉淀;
6.过离心机提取渣子(叶黄素含量约为16-18%);
7.渣子溶解于5倍质量75%的乙醇中,加热到70℃;
8.再加入渣子质量的10%的干粉活性碳,回流提取8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华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华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21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