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彩色棉特殊性状选育杂交棉花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3368.9 | 申请日: | 200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6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4 | 分类号: | A01H1/04;A01H1/02;A01H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文义 |
地址: | 712100陕西省咸阳市杨凌***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彩色 特殊 性状 选育 杂交 棉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作物育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棉花杂交制种高优亲本材料的创建,利用特殊性状的显性遗传特征,作为指示性状创建杂优亲本材料,再用其生产杂交种。
背景技术
彩色棉原始种多来自美洲大陆和中美洲的短纤维野生彩色棉,在中美和南美已有五千多年的种植史[1]。18世纪后期轧花机、飞梭、织布机相继发明,建立了大规模的纺织工业,从而推动了棉花生产的发展。陆地棉铃大,产量高,纤维较优,适合于机器纺织,扩展极为迅速。美国最先从墨西哥引入陆地棉,此后传播到全世界植棉区。
全球植棉领域当前杂优利用情况,以我国四川省和印度为代表,四川省—利用雄性不育制种(占该省植棉面积25~30%),受约因素不仅技术要求严格,而且当前仍未选配到高优势的组合材;印度—人工杂交制种(占该国植棉面积28%)受约因素是制种费用高,产种量有限[2]。
我国当前采用雄性不育“一系两用法”制种技术体系,即利用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在后代中出现1∶1的可育株和不育株,应及时拔除可育株,使不育株用组合的父本花粉授粉[3]。除此此外,还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利用雄性不育配制杂种,虽可节省去雄人工,但棉花开花授粉习性与禾本科作物不同,棉花系虫媒花,不是风媒花,这就难以有效地控制父本花粉来源。使之杂种率低,不育株率高[4]。
第二,可育株与不育株的识别器官是花朵雌蕊部,此时棉株发棵已大,生育进程过半,拔除后制种田密度过低,致使制种田单位面积产种量严重降低。
第三,利用雄性不育配制杂种,虽可节省去雄人工,但是棉花花粉粘重,异花、异株授粉还必须依需靠虫媒或人工来完,辅助授粉环节不可缺少。
利用指示性状制种不仅简便易行,而且技术可靠(不取雄异交率平均为73、29%),当前因受杂交材料制约尚无生产实例[5]。
参考文献:
[1]王力华 朱美霞《分子植物育种种》.2003.1(1)122~126;
[2]潘家驹《棉花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8 374~375。
[3]董合忠、李维江等《棉花种中学》科学出版社2004.4。
[4]许馥华等(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性状的应用)《作物学报》1983.12(9)。
[5]黄滋康《中国棉花品种及其系谱》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5。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彩色棉特殊性状选育高产优质、耐瘠薄、抗逆性强杂交棉花的方法。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利用彩色棉特殊性状选育杂交棉花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杂交亲本的选育
选择天然彩色棉原始材料中携带R2GS基因的类型棕色棉絮,其棉株地上部所有器官外观表现具有红褐色,而花瓣为淡红色,并且具有显性遗传的特性,把其作为指示性状,与不同类型的白絮棉进行杂交,对其后代舍弃外观普通型植株育,保留外观表现具有红褐色特征的植株,连续定向选育5~6代,转育后代各种性状稳定,育成带有R2GS基因型白絮棉;
2)杂交种的选育
以普通白絮棉作为母本,带有R2GS基因型白絮棉作为父本,到开花时人工采集父本花粉授于母本花朵,产生杂交种籽。
本发明利用彩色棉特殊性状选育杂交棉花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本发明的天然彩色棉原始材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承担农业部948项目“天然彩色棉种质资源引进和利用”时,于1999年从美国引进的自然生长,未经过人工转育的自然种质,现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棉花所。它和当地白絮棉杂交,双亲原产地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差异大,谓之地缘关系远;彩棉和白絮棉虽同时起源,工业革命化后,人们对适用于大工业生产所需的白絮陆地棉在生产和科研领域,长期不懈的坚持利用当代先进科学不断加以选择、改造和提高,使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而天彩棉亦然处原生态型,二者进化代数悬殊,用它们杂交亲本进化代数差距大;当代大田生产种植棉花,虽高产优质,但抗逆性差,彩棉属原生态种质,耐瘠薄、抗逆性强,二者杂交可使优良性状叠加、优缺互补。血缘、地缘、代差加一补,使本发明为探索杂优利用育种具备有基本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33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