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局部加载工艺实现近α钛合金双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3587.7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9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超;杨合;周稳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F1/18 | 分类号: | C22F1/18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慕安荣 |
地址: | 710072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局部 加载 工艺 实现 钛合金 性能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采用局部加载工艺实现近α钛合金双性能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对一些服役环境较为复杂的构件而言,同一构件不同部位的受力状况和服役环境往往是不同的。特别是航空航天构件中此类情况表现的尤为突出。例如飞行器中的一些梁结构,高温工作端温度较高,而固定端工作温度相对较低但需要承载较大应力。为了满足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客观上要求在梁的高温工作端应具有高的高温拉伸强度、断裂韧性和抗蠕变能力,同时固定端应具有高的室温拉伸强度、塑性和疲劳强度。又如喷气发动机中的压气机盘和涡轮盘,工作状态存在大的温度梯度和应力梯度,盘体(盘心至盘辐的整体部分)与轴相连,要承受固定在盘缘榫齿上的叶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拉应力,以及由于沿轮盘半径和厚度方向受热不均匀而产生的热应力,应力较大但温度较低;盘缘(枞树形榫头部分)与叶片相连受到叶片旋转产生的离心拉应力、温度应力和叶片振动产生的应力,受力较小但温度较高。因此要求盘体有高的室温拉伸强度、塑性和低周疲劳强度,而盘缘要求有高的高温拉伸强度、断裂韧性和蠕变持久强度。即使整体构件在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实现双性能,更好的适应服役条件,延长使用寿命。目前,制造整体双性能的工艺技术主要有粉末冶金、组合制坯等温锻造成形、形变热处理、梯度热处理等。然而这些方法大都存在工艺流程复杂不易控制、生产效率低,粉末冶金和组合制坯等温锻造成形还有界面“弱连接”等问题。
三、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艺流程复杂不易控制、生产效率低以及界面“弱连接”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局部加载工艺实现近α钛合金双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成形过程为:
第一步,坯料改锻
将钛合金棒料加热到Tβ+(40~50℃),保温1~2h,进行镦粗、拔长,变形量50%~70%,锻后水冷至室温,以改善材料的冶金质量,提高材料的组织和成分均匀性;将得到的毛坯加热到Tβ-(40~50℃)的两相区改锻,反复镦粗、拔长至变形量为50%~70%;锻后水冷至室温,以获得细小的等轴组织。
第二步,预制坯制备
将改锻后的坯料加热到Tβ-40℃,保温1~2h,采用自由锻进行制坯,获得满足初始形状要求的预制坯,锻后水冷;再将预制坯加热到Tβ+(20~30℃),保温1~2h,水冷至室温。从而获得具有马氏体α′组织的预制坯。坯料表面车光,缺陷局部打磨。
根据实际需要,将工件划分为A区和B区两个加载区,C区是位于A与B之间的过渡区。其中A区为大变形区域(成形梁的固定端和轮盘的盘体),变形量在50%~60%,B区为变形量在20%~30%的小变形区域(成形梁的高温工作端和轮盘的盘缘)。
第三步,等温局部加载
局部加载在两个道次完成,每个道次由两个加载步组成。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道次第一加载步,将坯料加热到Tβ-(40~50℃),模具加热到Tβ-60℃,对工件A区进行局部加载;加载的压下速度为0.2~0.4mm/s;控制压下量使材料变形量在50%~60%之间。
第一道次第二加载步,将坯料加热到Tβ-(40~50℃),模具加热到Tβ-60℃,对工件B区进行局部加载;加载的压下速度为0.2~0.4mm/s;控制压下量使材料变形量在20%~30%之间,第一加载道次完成,取出工件水冷至室温。
第二道次第一加载步,将坯料加热到Tβ-(15~20℃),模具加热到Tβ-30℃,对工件A区进行局部加载;加载的压下速度为0.2~0.4mm/s;控制压下量使材料变形量在20%~30%之间。
第二道次第二加载步,将坯料加热到Tβ-(15~20℃),模具加热到Tβ-30℃,对工件B区进行局部加载;加载的压下速度为0.2~0.4mm/s;控制压下量使材料变形量在20%~30%之间。
第四步,精整
第二道次局部加载完成后,直接对工件的A、B区同时加载,压下速度0.05~0.1mm/s,控制A、B区压下量使材料变形量在10%以内。达到预定变形量后,整体保压10min~15min。
第五步,热处理
锻后工件水冷至室温,采用再结晶退火的热处理工艺,将工件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保温1~2h,空冷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35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彩条编织物备头的编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水脱氧改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