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尾矿烧结多孔保温板材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3626.3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4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肖慧;李寿德;刘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4C2/284 | 分类号: | E04C2/284;E04B1/80;C04B38/02;C04B33/00;C04B33/13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6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烧结 多孔 保温 板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孔保温板材,具体涉及一种铁尾矿烧结多孔保温板材。
背景技术
截至2005年,全国建筑物存量400亿m2,根据2006-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此期间将新建300亿m2各类建筑,平均每年建造20亿m2,而墙体材料需求量巨大,达8000亿块(折合普通砖)。近年来,为保护耕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将逐步禁止使用传统粘土烧结墙材;而在选矿领域,排放的选矿废渣量已达50~60亿t,并且每年以3~4亿t的速度增长,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已成为许多矿山企业的沉重包袱,一旦处置不当,不仅会导致工程灾害加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同时会给社会、经济、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铁尾矿的堆存量最多,占全部尾矿堆存量的近1/3。目前国家积极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所以利用铁尾矿开发研究一种新型轻质板材,对于推动我国墙体材料的革新和尾矿的综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近20年来墙体材料的发展,我国的墙体材料工业已经走上多品种、多功能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以砖、块、板为主的墙材体系,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夹心板等,但代表墙体材料现代水平的各种轻板、复合板所占比重仍很小,还不到整个墙体材料总量的3%,制约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质、力学性能好、铁尾矿利用率高的铁尾矿烧结多孔保温板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尾矿烧结多孔保温板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铁尾矿10%~40%,页岩40%~70%,增韧剂3%~15%,助溶剂6%~20%,发泡剂1%~10%;所述增韧剂为白云母、碳化硅和萤石中的一种,所述助溶剂为硼砂、钾长石、钠长石和氧化铅中的一种,所述发泡剂为碳酸钠粉、碳化硅粉、铁粉和磷酸钙粉的混合物,质量百分比为:碳酸钠粉1%~10%,碳化硅粉1%~30%,铁粉8%~30%,磷酸钙粉30%~90%。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一种铁尾矿烧结多孔保温板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铁尾矿20%~30%,页岩45%~55%,增韧剂5%~10%,助溶剂10%~15%,发泡剂1%~5%,余量为水;所述增韧剂为白云母、碳化硅和萤石中的一种,所述助溶剂为硼砂、钾长石、钠长石和氧化铅中的一种,所述发泡剂为碳酸钠粉、碳化硅粉、铁粉和磷酸钙粉的混合物,质量百分比为:碳酸钠粉1%~10%,碳化硅粉1%~30%,铁粉8%~30%,磷酸钙粉30%~90%。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一种铁尾矿烧结多孔保温板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铁尾矿10%~40%,页岩40%~70%,增韧剂3%~15%,助溶剂6%~20%,发泡剂1%~10%,余量为水;所述增韧剂为白云母、碳化硅和萤石中的一种,所述助溶剂为硼砂、钾长石、钠长石和氧化铅中的一种,所述发泡剂为碳酸钠粉、碳化硅粉、铁粉和磷酸钙粉的混合物,质量百分比为:碳酸钠粉2~8%,碳化硅粉5%~10%,铁粉15%~25%,磷酸钙粉65%~75%。
本发明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一种铁尾矿烧结多孔保温板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铁尾矿20%~30%,页岩45%~55%,增韧剂5%~10%,助溶剂10%~15%,发泡剂5%~10%,余量为水;所述增韧剂为白云母、碳化硅和萤石中的一种,所述助溶剂为硼砂、钾长石、钠长石和氧化铅中的一种,所述发泡剂为碳酸钠粉、碳化硅粉、铁粉和磷酸钙粉的混合物,质量百分比为:碳酸钠粉2~8%,碳化硅粉5%~10%,铁粉15%~25%,磷酸钙粉65%~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未经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36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底单层保温管接头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麂皮绒织物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