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椎弓根强化螺钉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3632.9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2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雷伟;刘达;吴子祥;高明暄;严亚波;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伟;刘达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A61B17/70;A61L31/02;A61L31/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3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椎弓根 强化 螺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涉及脊柱内固定中使用的椎弓根螺钉,特别涉及一种医用椎弓根强化螺钉,主要用于提高骨质疏松条件下初次置钉过程中内固定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失败的风险。
背景技术
目前,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已经成为脊柱外科一项常规技术。椎弓根螺钉可以通过牵引、加压、旋转等方式三维矫治脊柱畸形和进行脊柱稳定重建。椎弓根螺钉固定稳定性的关键取决于能否获得足够的“骨质-螺钉”界面把持力,而且,这种把持力要持续到椎体间达到坚固的骨性融合为止。但在临床工作中,骨质疏松常导致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力下降,螺钉松动脱出,从而导致手术失败。随着脊柱内固定手术的广泛开展,多种原因导致的术后翻修病例也越来越多。如何对松动的螺钉进行翻修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已经成为困扰脊柱外科医师的棘手问题。此外,由于术者操作技术的不熟练,手术过程很难达到一次植钉成功,术中常需将螺钉多次拧出后重新植入,这也使螺钉的把持力大幅下降。
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强化椎弓根螺钉的钉道和改进椎弓根螺钉的设计两个方面。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向钉道及周围骨质灌注骨水泥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下列问题:
1、灌注骨水泥后,骨水泥类材料与螺钉之间紧密粘合,固化后的螺钉取出极为困难,造成周围组织损伤;
2、骨水泥在体内难以降解,会形成“螺钉-骨水泥-骨质”的二次界面,难以达到钉骨之间的骨性愈合,不能维持体内的长期稳定性,临床应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3、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方法向钉道及周围骨质注入材料容易造成渗漏,发生占位性病变,引起严重并发症。即使采用了可吸收材料、以及术中注意控制注入材料的剂量和压力,但也不能完全避免渗漏的发生,因此给术者的操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临床的广泛引用。
而在改进螺钉的设计方面,增加螺钉直径有导致椎弓根骨折的危险,应用长螺钉则可能破坏椎体前柱,可引起内脏及血管损伤。目前使用的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固然可以显著提高内固定在骨质疏松条件下的稳定性,但是螺钉在体内长期处于膨胀状态而产生塑性变形,同时新生的骨质不断长入膨胀部分的缝隙中,使得在取钉过程中即使拔出内栓后螺钉前端的膨胀部分仍无法回缩,给取钉带来很大困难,如强行取出会造成较大范围的骨质破坏,严重影响脊柱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医用椎弓根强化螺钉,该医用椎弓根强化螺钉能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条件下初次置钉过程中内固定的稳定性,减少椎弓根螺钉松动甚至脱出的发生率,可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了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的取钉难度和骨质破坏等问题,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医用椎弓根强化螺钉,由钉套和自攻螺钉组成,相互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钉套由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韧性的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钉套分为头端、中间段和尾端;所述的头端为封闭的半球形,中间段有一纵向裂隙,该纵向裂隙的两壁上有第一内螺纹,中间段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和侧孔,第一外螺纹为单圈、不连续的螺纹,其螺纹尖端向钉套的尾端倾斜,侧孔分布在第一外螺纹之间的两壁上并与纵向裂隙相通,侧孔的纵轴向尾端倾斜;所述的尾端上开有一锥形空腔,该锥形空腔的锥尖部与纵向裂隙相通,锥形空腔的内壁上有第二内螺纹;
所述的自攻螺钉由医用钛合金制成,分为螺纹段和尾部;所述的螺纹段是由锥形尖部和圆柱体过渡连接而成,整个螺纹段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外螺纹,其中,锥形尖部的角度与与钉套上锥形空腔的角度相匹配;所述螺纹段上的第二外螺纹与所述钉套上的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相匹配;尾部设有径向贯通的U型槽,U型槽的内壁上有第三内螺纹。
本发明的医用椎弓根强化螺钉,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利用机械膨胀原理,在自攻螺钉拧入的过程中,自攻螺钉挤压钉套,通过钉套间接挤压周围骨质,提高局部骨质强度及螺钉与骨质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抗拔出强度;二是采用医用可吸收材料制作成钉套,其在体内可维持一定的机械强度达2~3月之久,利于钉套与植骨之间形成融合;三是利用可吸收材料制作的钉套,在体内无毒副作用且生物相容性好、可以彻底降解吸收,在内固定取出术中可仅取出自攻螺钉即可,极大方便了螺钉的取出,从而避免了使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时取钉对椎体和椎弓根骨质的破坏,降低螺钉取出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钉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攻螺钉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伟;刘达,未经雷伟;刘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36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