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写辨识装置与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3658.3 | 申请日: | 200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9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淮琰;崔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敌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 | 分类号: | G06F3/04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商宇科 |
地址: | 710075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写 辨识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辨识装置与方法,尤其是一种手写辨识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中具有手写辨识功能,可让使用者在输入上更为直觉化,因此有许多电子装置,如:计算机辞典、个人数字助理机(PDA)等,也逐渐内建手写辨识功能。
然而,传统上当使用者使用具有手写辨识功能的电子装置时,只能根据电子装置原本即预设好的手写区域与范围而进行手写输入,无法根据个人书写习惯以及各种需求而加以设定。因此,传统上手写辨识装置所产生的问题,举例说明如下:
1.由于使用者的书写习惯不尽相同,例如:有人喜欢在屏幕中央书写,有些人喜欢在屏幕上方、左边或右边等处进行书写。因此,传统上固定的手写辨识区域,将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2.由于使用者的手写字体大小并不一致,因此经常导致预设的手写区域范围太小或太大,造成使用者在书写时超出范围,而导致辨识失败或准确率降低。
3.传统上多字手写模式的辨识顺序大多设定为由左至右,如此将造成使用者无法依照自己的习惯书写,例如:由上至下,由右至左的书写顺序。
4.具有手写辨识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同时具有触控功能,然而当启动手写辨识功能时,所出现的手写区域会覆盖住屏幕上所显示的数据,导致使用者无法继续浏览原本的数据。或者,当启动手写辨识功能时,便无法使用触控功能,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手写辨识装置与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为一种手写辨识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该装置包含:触控屏幕;设定模块,接收设定信号,根据设定信号在触控屏幕设定手写区域;处理模块,接收位于手写区域内的手写输入信号而辨识出对应的文字,并在触控屏幕显示文字,设定模块和处理模块分别与触控屏幕连接。上述设定信号为单框单字模式,用来设定单一手写区域,且在手写区域内一次可辨识单一或多个文字。
上述设定信号为多框多字模式,用来设定多个手写区域,且在每个手写区域内一次可辨识多个文字。
上述触控屏幕以透明化显示手写区域。
上述处理模块接收位于手写区域以外的触控信号而执行对应动作。
一种手写辨识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1)接收设定信号,根据设定信号在触控屏幕设定手写区域;
2)接收位于手写区域内的手写输入信号而辨识出对应的文字;
3)在触控屏幕显示文字。
上述步骤1)中设定单一手写区域,且在手写区域内一次可辨识单一或多个文字。
上述步骤1)中设定多个手写区域,且在每个手写区域内一次可辨识多个文字。
上述步骤1)中在触控屏幕以透明化显示手写区域。
上述步骤3)之后还包括步骤4)接收位于手写区域以外的触控信号而执行对应动作。
本发明提供的手写辨识装置与方法,可根据使用者书写习惯设定手写区域,同时根据使用者的手写字体大小,设定手写区域的大小,使用者在书写时不会超出范围,辨识成功率高,提高了准确率。并且通过使用者自行设定手写区域,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习惯书写,例如:由上至下,由右至左的书写顺序。本发明在触控屏幕上还以透明化显示手写区域,启动手写辨识功能时,手写区域不会覆盖住屏幕上所显示的数据,且启动手写辨识功能时,可同时使用触控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1为定义手写区域的实施例示意图(一);
图2.2为定义手写区域的实施例示意图(二);
图2.3为定义手写区域的实施例示意图(三);
图2.4为定义手写区域的实施例示意图(四);
图3.1为手写辨识的实施例示意图(一);
图3.2为手写辨识的实施例示意图(二);
图3.3为手写辨识的实施例示意图(三);
图3.4为手写辨识的实施例示意图(四);
图4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其中,10-触控屏幕,20-设定模块,30-处理模块,40-手写区域,50-文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所提出的手写辨识装置包含:触控屏幕10、设定模块20及处理模块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敌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未经无敌科技(西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36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吸式烟机油杯与外壳的磁吸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调节式燃气灶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