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固厚覆盖层深埋软土层变径塑料套管混合桩及成桩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4640.5 | 申请日: | 200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2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辉;王新泉;曹德洪;顾长存;高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48 | 分类号: | E02D5/48;E02D5/6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0098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固 覆盖层 深埋软 土层 塑料 套管 混合 方法 | ||
1.一种加固厚覆盖层深埋软土变径塑料套管混合桩,其特征在于该混合桩的桩身上部位于厚覆盖层I中采用粒料桩,桩身下部位于深埋软土层Ⅱ中采用刚性桩,其中粒料桩由小直径塑料套管(2)中填入粒料(1),不进行注浆,形成竖向排水体,刚性桩由大直径塑料套管(4)内填入粒料(1)并通过注浆管注入浆液,形成浆固粒料桩体(7),大、小直径塑料套管的变径处用变径塑料套管接头(3)连接,大、小直径塑料套管各自的接管采用对应尺寸的接管连接,大直径塑料套管(4)的下端插入套管插口(10)中与桩尖(9)固定连接,小直径塑料套管(2)和大直径塑料套管(4)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开孔(5),塑料套管外围包扎土工布或滤布(6),在桩体外围为桩周浆液扩散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塑料套管混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尖(9)为预制混凝土圆锥形桩尖,中央设有PVC材料制作的套管插口(10),其外围有一凹圆环(11),或者设计为台阶式的平台(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塑料套管混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工布或滤布(6)在塑料套管开孔(5)处定间距包裹,或者将塑料套管外围全部包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塑料套管混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粒料(1)为碎石、砂砾、粉煤灰、建筑垃圾或钢渣。
5.一种用变径塑料套管混合桩加固厚覆盖层深埋软土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固方法步骤如下:
(1)用专用模具预制混凝土桩尖(9),该桩尖为圆锥形,中央设有套管插口(10),其外围有一凹圆环(11)或平台(12);
(2)打设前通过静力触探、取土原位测试手段详细探明厚覆盖层I深度,深埋软土层Ⅱ深度;
(3)根据厚覆盖层I深度和深埋软土层Ⅱ深度来设计桩长搭配大、小直径塑料套管(4,2),并采用变径塑料套管接头(3)连接,大、小直径塑料套管各自的接管采用对应尺寸的专用接头连接;
(4)准备略长于设计桩长的变径塑料套管,且大、小塑料套管壁根据设计要求按间距开孔(5),在开孔处定间距包扎或将套管外围用土工布或滤布(9)全部包裹牢固;
(5)将外围外包土工布或滤布(6)的带孔的大直径塑料套管(4)的下端插入套管插口(10)中与预制桩尖(9)连接,形成上部开口的半封闭空间;
(6)提升打设机沉管口,用绳子将连接好桩尖(9)的大、小直径塑料套管(4,2)插入沉管中;
(7)开启打设机,对准桩位,将塑料套管打设至设计桩深,然后上拔沉管,大、小塑料套管(4,2)及桩尖(9)留在地基内;
(8)下注浆管,并向深埋软土层Ⅱ部分的大直径塑料套管(4)内投放粒料(1);
(9)通过注浆管向大直径塑料套管(4)中进行注浆至深埋软土层Ⅱ顶有浆液冒出后,开始拔注浆管,边拔管边注浆,并顶部补填粒料,深埋软土层Ⅱ部分大直径塑料套管(4)内粒料(1)通过浆液渗透形成浆固粒料桩体(7)的刚性桩身,浆液向桩周土体渗透形成浆液扩散区(8),或者形成类似罗盘状的糖葫芦桩身;
(10)向厚覆盖层I部分小直径塑料套管(2)内投放粒料(1),不注浆,形成竖向排水体的粒料桩身;
(11)按设计的桩间距用上述(1)-(10)步骤同样的方法打设变径塑料套管混合桩群,从而对上部厚覆盖层、下部深埋软土层结构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46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深海惯性导航的惯性测量装置
- 下一篇:农田塑料大棚光照倍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