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中断空调工作的车辆怠速停止起动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4720.0 | 申请日: | 200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0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何仁;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10/30 | 分类号: | B60W10/30;B60W10/06;B60W10/02;B60W10/18;B60W10/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断 空调 工作 车辆 停止 起动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城市车辆上的怠速停止起动系统及怠速停止起动方法,尤其适用于普通非混合动力的内燃机为动力的城市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世界上各大汽车厂纷纷研发节能环保型的车辆。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有很大一部分石油依赖进口,因此国家政府和汽车生产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来减少车辆的油耗和尾气排放。目前怠速停止起动系统一般用在混合动力车辆上,停止不必要的发动机怠速来节省燃油。对于在城市里行驶的车辆,经常因为交通信号灯和交通堵塞而停车,可以通过安装怠速停止起动系统使得车辆在红灯及交通堵塞时停止发动机的运行来降低燃油消耗;对于城市公交客车来说,在乘客上下车时也可以进行发动机的怠速停止。
目前车辆怠速停止起动系统大都是在怠速停止期间空调停止运行,这就降低了车辆内的舒适性;或者在空调运行过程中不允许怠速停止,这又降低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不中断空调工作的车辆怠速停止起动系统及车辆怠速停止起动方法,在怠速停止期间也可以运行空调,进而在不影响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提高怠速停止的燃油经济性。
本发明不中断空调工作的车辆怠速停止起动系统采用技术方案是:包括空调压缩机、发动机以及离合器、与发动机连接的既起动发动机又发电的起动/发电机、连接发动机的自动变速器、怠速停止控制器及与其连接的离合器和各种传感器、控制发动机的发动机ECU,所述空调压缩机通过离合器连接液压泵/马达,液压泵/马达连接液压储能器,将离合器、液压泵/马达、液压储能器电连接所述怠速停止控制器。
本发明不中断空调工作的车辆怠速停止起动方法采用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
A、怠速停止控制器根据车速传感器信号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停止状态,若是,则进行下一步骤;
B、怠速停止控制器根据档位传感器信号判断自动变速器是否处于N或P档,若是,则进入下一步骤;
C、怠速停止控制器根据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信号判断发动机是否处于怠速运转,若是,则进入下一步骤;
D、怠速停止控制器根据电池电量传感器信号判断电池电量是否足以进行下一次的发动机的起动,若是,则进入下一步骤;
E、怠速停止控制器根据液压储能器上的压力传感器判断液压储能器的液压能是否充足,若是,则进入下一步骤;
F、怠速停止控制器根据制动踏板传感器信号判断制动踏板的压下行程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行程,若是,则判断车辆已经满足发动机怠速停止的条件;
G、怠速停止控制器发送信号给发动机ECU来停止发动机,怠速停止控制器控制分离离合器后接合离合器,接合液压泵/马达与空调压缩机的连接,用液压储能器供应液压能给液压泵/马达驱动空调压缩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车辆怠速停止起动系统中增加一个液压存储/输出系统,在发动机进行怠速停止时,液压马达将液压储能器的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空调压缩机,在怠速停止期间也可以运行空调,进而在不影响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提高怠速停止的燃油经济性。
2、利用简单且低成本的方法在汽车上实现怠速停止起动功能,容易操作。
3、不仅应用在传统内燃机车上和城市中运行的车辆上,还可在其它各种汽车上执行怠速停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中发动机1重起的流程图。
图中:1.发动机;2.起动/发电;3.怠速停止控制器;4.发动机ECU;5.发动机ECU;6.液压储能器;7.液压泵/马达;8.蓄电池;9.逆变器;10.空调压缩机;11.离合器;12.离合器;13.车速传感器;14.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5.制动踏板传感器;16.档位传感器;17.驾驶员座位传感器;18.电池电量传感器;19.压力传感器;20.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4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落下孔车及其卸货方法
- 下一篇:适合于狭小空间的托盘式重物液压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