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镀锌管用的钝化液及其钝化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4826.0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2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良 |
主分类号: | C23C22/06 | 分类号: | C23C22/06;C23C22/4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76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镀锌 管用 钝化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钝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不含六价铬的钝化液及其钝化工艺。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镀锌表面的美观性和耐蚀性,百年来一直采用的Cr+6对其进行铬酸盐钝化处理,过去为了得到蓝白色的镀锌钝化膜先进行Cr+6彩虹钝化,然后再用碱对其进行漂白。后来发明了低铬一次性蓝白色钝化工艺,钝化液中的六价铬的含量降低到2~5g/L,而且在最后的热水烫洗中加入0.2~0.5g/L的铬酐以提高产品的耐盐雾试验时间,以上采用的蓝白色钝化工艺存在的二方面的不足:其一仍然要使用Cr+6,并且产品的钝化膜中依然存在0.002~0.004mg/dm2的六价铬;其二是这两种工艺作出的蓝白镀锌产品在5%中性盐水喷雾试验[(NSS)GB-6458-86]中耐受时间一般只能达到24小时,而按照GB12335-90《对底材呈阳极性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试样评级》只能达到C7级,耐蚀性不够理想。从外观上看,就工艺做出的蓝白镀锌产品,比较容易出现黄色,特别是一些边角位置和钝化后未能及时接触到空气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镀锌工业中所使用的钝化技术中Cr+6污染问题也被提上了环境保护的议事日程,发达国家已经将含有Cr+6的镀锌金属零部件列为禁止使用的产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镀锌产品中含有对环境污染严重的Cr+6的问题,提供一种不含Cr+6的钝化液。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镀锌管用的钝化液,含有三价铬和成膜剂,所述的钝化液中还含有二氧化硅。
本发明中所述的所述的三价铬的浓度为0.5~2g/L,酸性二氧化硅胶体的浓度为10~20g/L,其中成膜剂的浓度为3~5g/L,稳定剂的浓度为1.5~2.0g/L,本发明中采用二氧化硅胶体氧化硅胶体经贴附后,一部分成为网状的硅胶,一部分纳米级的二氧化硅填充至多孔膜中,使钝化膜变的无孔,由于二氧化硅很稳定,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耐候性,与三价铬形成的具有自恢复性钝化膜,这两种不同钝化膜结合使用能使镀锌管材具有更好的耐腐蚀的能力。
本发明中所述的成膜剂为硅烷偶联剂。
本发明中所述的稳定剂为碳酸锂或柠檬酸。
本发明的钝化工艺为用所述的钝化液建浴,并调节钝化槽液的pH值2.0~3.0,钝化温度控制在20~25℃,镀锌管材在钝化槽液中钝化时间控制在10~15s,控制钝化槽液中的Zn2+的浓度低于5g/L。
本发明的钝化工艺中所述的pH值的调节采用的是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硝酸与硫酸的混合比例为1∶1。
本发明采用了不污染的钛酸盐做为混合剂,有益效果:即能采用钛酸盐所形成的钝化膜的结果为多孔性的,与三价铬形成的具有自恢复性钝化膜,二氧化硅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且有带负电荷的羟基,当它贴附与钝化膜表面,以硅氧烷的方式积聚起来,可以形成一个透明的薄膜,而不再溶于水,一部分成为网状的硅胶,一部分纳米级的二氧化硅填充至多孔膜中,使钝化膜变的无孔,由于二氧化硅很稳定,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耐候性,且取材方便无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实施例一钝化液中的组成:三氯化铬31.1g,酸性二氧化硅胶体150g,40g成膜剂硅烷偶联剂和20g稳定剂柠檬酸,制成的1L的浓缩钝化液。
将制成的浓缩的钝化液兑水到体积10L,Cr3+的浓度为1g/L,用混合比例为1∶1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调节钝化槽液pH值为2.5,调整钝化槽液的为20~25℃,将镀锌管进行钝化,钝化时间为10~15s,随着钝化过程的进行,各有效成份消耗,需及时对钝化槽液进行补充,使钝化槽液中的三价铬的浓度为0.5~2g/L,酸性二氧化硅胶体的浓度为10~20g/L,其中成膜剂的浓度为3~5g/L,稳定剂的浓度为1.5~2.0g/L,控制钝化槽液中的Zn2+的浓度低于5g/L。
制成的镀锌管的钝化膜为略蓝白钝化膜,经不封闭耐盐雾试验时间为150小时左右。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良,未经张国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4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避免反应液污染晶圆的方法
- 下一篇:炼锌设备及炼锌工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