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项目实时跟踪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4978.0 | 申请日: | 2009-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9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黄锡伟;曹阳;陈中明;柏传军;李玉凌;李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6 | 分类号: | G06F9/46;G06Q1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戈胜 |
地址: | 21001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项目 实时 跟踪 方法 | ||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方法涉及计算机智能技术,具体是一种采用人工智能与WBS动态跟踪技术实现项目实时跟踪的方法。
2、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各种系统设计中,有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处理过程需要占用大量的软、硬件系统资源,同时耗费很多处理时间,一般采用下面三种方法解决这类问题:
1、将数据处理放置在系统后台定时处理(通常是深夜业务量小的时候进行),有时还要将系统离线进行。这种方法,主要解决对于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的需求,主要针对一些计算量非常大的数据(海量数据)进行。
2、使用一个后台的进程来处理这些数据,通过共享空间传输数据,异步传输处理结果。这种方法能够基本保障处理的实时要求,有一定的时延,对硬件要求较高,主要针对一些计算量适中的需求。
3、通过优化计算方法,提升计算的效率。
在项目管理系统中,需要采集项目管理的关键点的数据,以评估项目进度状况,获得项目相关的信息,为下一步实施项目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对项目管理的实现,是基于WBS管理的概念(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进行。WBS是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对项目要素进行的分组,它归纳和定义了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每下降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的更详细定义。通过WBS对项目工作内容的分解,可以建立以WBS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架构模型。为了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度、状态,需要对WBS的各个要素点进行跟踪、监视,即实现WBS的动态跟踪功能。通过对WBS的动态跟踪,实现了及时的掌握相关项目信息,为后续的项目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各个数据采集点的数据采集不仅数据量随着项目的进行不断的扩展,同时对数据的计算融合的工作量也是成倍的增加。如果按照实时采集,并实时计算,那么系统的响应时间上就有可能无法达到系统、操作人的忍受要求。为解决这个问题,以前的工作中是定期的实施计算,在系统计算完成后,再提取数据。这个解决方法虽然解决了系统响应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些需要实时跟踪的项目是不能满足其要求的。
3、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提及的无法实时提取跟踪项目管理进度数据问题,人工智能与WBS动态跟踪技术被采用,能够及时计算所需数据,从而解决实时跟踪的要求。
(2)技术方案
1、一种实现项目实时跟踪的方法,步骤包括:
1)在项目管理系统的后台设立了一个常规的守护进程,用于对需要进行处理的项目管理任务数据进行后台处理,此守护进程可以通过JAVA语言编程、编译,在项目管理系统的后台单独执行;
2)为保障所述守护进程工作,设定一个任务处理队列,通过任务处理队列向守护进程发送处理任务;
3)系统的项目管理WBS节点的数据提交后,把项目编号以及相关数据送入先期设定的任务处理队列中;后台的守护进程定期的对该队列中的数据进行轮询,并进行数据融合,再对数据进行处理。
队列中的每一个任务都包含所要处理的唯一的项目基本信息,多批次的融合的步骤是,先通过比对任务处理对列中的任务信息所包含的项目信息,如果项目信息相同,则认为比对的任务属于同一项目,进行融合处理(作为一个任务处理);反之,则放弃融合处理。
所述步骤3)中,后台守护进程的事物处理步骤包括:
1)获取任务处理队列中数据;
2)锁定任务处理队列,同时创建临时队列;
3)取出任务处理队列中首个任务;
4)再轮询该任务队列,将任务处理队列中相同的任务项合并,然后再解锁任务处理队列;
5)查看当前并发进程是否存在相同的任务项目数据,有,则把该任务插入到所述的任务处理队列,没有,则产生执行线程;
6)线程处理结束后将数据写入数据库。
所述守护进程任务中针对各个任务需求的处理方式是多线程处理;该多线程的实际并发线程数值=经验值/0.75;该经验值是根据一个月以来,平均每天的各个项目节点处理数据得出。我们首先采样每一天的项目处理数,持续进行一个月,取平均值得到此经验值。在实际使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后台进程处理的进程实际进程数判断此经验值是否过期,如果在一个星期内,我们的后台进程不能及时处理项目数据,并且后台进程产生的进程数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达到实际并发线程数值),我们认为当前的经验值需要修正;反之则认为经验值是可靠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49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