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废料回收生产铁水沟捣打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4997.3 | 申请日: | 200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6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宜宏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21B7/14;C04B18/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3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废料 回收 生产 铁水 沟捣打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铁水沟捣打料的方法,是用一种或多种钢铁生产中排放的废材料经过回收处理与配制后制成铁水沟捣打料,铁水沟捣打料属于钢铁冶金高炉出铁系统中的主要耐火材料。
背景技术
高炉出铁沟早期一般使用粘土熟料、焦粒、轻质粘土和焦油沥青捣打而成,通铁量少,修补频繁,劳动条件差,污染环境,近年来采用Al2O3-SiC-C质捣打料和Al2O3-SiC-C质浇注料,该类材料一般都用致密刚玉、亚白刚玉、棕刚玉、优质高铝熟料、碳化硅和鳞片石墨再加各种超微粉,外加剂及结合剂配制而成,以上材料都属资源性材料,在制造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且装备设置投资费用大,另外用现在的用料方案不仅铁沟料制品成本比较昂贵,而且钢铁生产厂由于废料不能及时有效和充分利用,在客观上也存在增加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减少资源材料,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源,有效地降低铁沟料生产成本的生产方法。
一种低成本废料回收生产铁水沟捣打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回收钢铁厂使用后排放的废料,废料的理化指标达到SiC≥1%,Al2O3≥42%,C≥1%;
2)将废料依次经鄂式破碎机和对辊机粉碎,粉碎料经带辊轮混砂机水洗,晒干,再除去粉碎料中的Fe2O3,最后筛分,分成粒径为8-5mm,5-3mm,3-1mm,1-0mm的骨料和目数≤320目的细粉,
3)制备铁钩料:
铁沟料的配方:
组份 含量
骨料8-5mm 11-15%
5-3mm 18-21%
3-1mm 18-21%
1-0mm 5-12%
SiC40-70% 1-0mm 5-7%
回收料细粉325目 10%
其他成品粉 20%
将上述配方中的回收料粉等物料按含量称量,加入草酸,带辗轮搅拌15-20分钟,加入上述硫酸铝用量的一半,带辗轮搅拌8-10分钟,困料>16h,带辗轮搅拌8-10分钟,加入剩余的硫酸铝,搅拌均匀10-12分钟,包装后即为成品。
为解决本发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利用一种或多种钢铁厂使用后排放的废料,经过破碎→水洗→晒干→除铁→筛分分级→成品原料→配制→制品。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了钢铁厂使用后排放的废料,大幅降低成本,与原工艺用料比降低30%以上。
2、回收料因经过再烧结均化过程使铁沟料使用效果好,受到用户欢迎。
3、回收的废料经过处理后,不做铁沟料的余料,分别运用于其它耐火制品如挡渣球、整体喷枪、中间包流槽、冲击板等实现了零排放。
4、由于回收废料要进行加工处理,增加了员工工作岗位。
5、节约资源、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源。
6、利用回收废料可以生产高炉需要各种耐火材料,因为回收材料通过高温烧结,其性能优于能源材料,使用效果比高能耗原生态材料好,受到广大用户欢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低成本废料回收生产铁水沟捣打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回收钢铁厂使用后排放的废料,废料的理化指标达到SiC≥1%,Al2O3≥42%,C≥1%;符合指标的材料均可采用进行加工,加工好的材料进行检测分类,主要是按SiC、Al2O3、C含量不同进行分类,各级原料中含铁≤5%,其中≥1%的材料运用在挡渣球等制品中,不用来制作铁沟料。根据材料中SiC、Al2O3、C含量高低不同,用适量刚玉、矾土熟料Al2O3≥70%,碳化硅≥40-98%进行配制、包装后送使用单位按捣打方法进行施工。
2)将废料依次经鄂式破碎机和对辊机粉碎,粉碎料经带辊轮混砂机水洗,晒干,再除去粉碎料中的Fe2O3,最后筛分,分成粒径为8-5mm,5-3mm,3-1mm,1-0mm的骨料和目数≤320目的回收废料粉,
3)制备铁钩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宜宏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宜宏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49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