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天航空设备信号传输电缆导体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5474.0 | 申请日: | 200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2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何如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如森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H01B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天航空 设备 信号 传输 电缆 导体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传输导体,尤其是一种航天航空设备信号传输电缆导体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在电缆线等导体的外围需要包覆绝缘层等外围材料,显然导体的直径越大,在同等性能要求的情况下需要包覆的材料就耗费得越多,这样就会增加重量,耗费更多原材料,增加成本投入。此外,当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对重量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时,也难以满足需求。
现有技术中,绕制成导体的导线都是同时围绕着中心导线进行绕制的,这样就会在导线之间留下较多空隙,使绕制完成以后的导体直径较大。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成缆机盘绞头[申请号:200420024471.8],包括一个环盘状的承压盘,承压盘上固定一个叉形架,叉形架的叉头一端连有一个空管状的主轴,主轴位于叉形架所在一侧的端口处的叉形架上设置有引导电缆线移动的导辊组,所述的叉形架的叉口端设置有收线盘,承压盘上设置有排线装置,承压盘的底部设有托轮。还有人申请了名为框绞机绞体[申请号:200420026936.3]的专利,绞体包括中部的框架和两端的绞盘以及空心转轴和线盘夹紧装置,同组中的线盘夹紧装置三等份地分布在同一圆周面内。
上述方案绕制而成的导体都存在着结构不够紧凑,直径较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绕制而成的导体结构紧凑,直径小,在同等性能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减轻外围包覆层重量的航天航空设备信号传输电缆导体制备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航天航空设备信号传输电缆导体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本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装线:将一个中心线圈和若干个外围线圈安装在放线装置上,中心线圈的导线自前至后依次穿过排成一列的绕线模具,外围线圈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外围线圈对应一个绕线模具,且该组外围线圈的导线穿过所对应的绕线模具后依次穿过排列在该绕线模具之后的所有绕线模具;
B、逐层绕线:第一个绕线模具将穿过该绕线模具的外围线圈的导线均匀地绕制在中心线圈的导线上形成绕有一层外围导线的导体,然后该导体继续依次经过其余绕线模具,每个绕线模具分别将穿过该绕线模具的外围线圈的导线均匀地逐层绕制于导体上,直至绕制完成导体预定的导线数;
C、收线:将绕制完成的导体通过收线装置收卷起来,即制得所需的导体。
由于采用组成绕制的方法,在每一层绕制过程中都能够对前次绕制进一步收缩压紧,此外这种方法能够使每一层导线都均匀分布,合理布置各个导线。此外,由于连续进行绕制,不会影响导体的加工效率。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加工出各种不同规格的导体,例如37线、64线等等。
在上述的航天航空设备信号传输电缆导体制备工艺中,在上述的步骤A中,自第一个绕线模具至最后一个绕线模具,每个绕线模具所对应的该组外围线圈的数量是依次递增的。
在上述的航天航空设备信号传输电缆导体制备工艺中,在上述的步骤C中,当绕制完成的导体从最后一个绕线模具穿出后, 先经过压缩模具进行压缩,再通过收线装置进行收卷。通过压缩模具能够使绕制而成的导体进一步压缩,缩小直径。压缩模具具有锥形通线孔;收线装置包括一个绕线盘。
在上述的航天航空设备信号传输电缆导体制备工艺中,在上述的步骤C中,当压缩完成的导体从压缩模具穿出后,先经过旋转盘换向并经过修整模具进行修整,再通过收线装置进行收卷。经过修整模具修整,能够使导体形状统一、表面更加光滑。该修整模具具有修整通孔。
在上述的航天航空设备信号传输电缆导体制备工艺中,在上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放线装置包括一个能够转动的圆盘,上述的中心线圈设置在圆盘的中心,上述的每一组外围线圈中的各个外围线圈以中心线圈为中心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且各组外围线圈排列呈同心圆。
还有另外一种放线装置的方案:将中心线圈和外围线圈分别安装在中心线盘和外围线盘上,外围线圈分为若干组且每一组分别安装在一个外围线盘上。各外围线盘位于中心线盘的同一侧且排列在同一直线上,上述的各外围线盘上的外围线圈数量自靠近中心线盘向远离中心线盘方向依次递增且每个外围线盘的侧部分别设有一个对其相对应的绕线模具。与中心线盘相邻的第一个外围线盘上的外围线圈导线通过位于该外围线盘侧部的绕线模具均匀地绕制在中心线圈导线上形成绕有一层外围导线的导体,然后该导体继续依次经过其余的外围线盘和绕线模具,逐层绕制,直至绕制完成导体预定的导线数。外围线圈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地分布在外围线盘上,且各个外围线盘是同步转动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如森,未经何如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5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