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除甲基硅油,延长苯加氢催化剂使用寿命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5762.6 | 申请日: | 2009-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5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彭富云;李荣;常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扬子石化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彭富云 |
主分类号: | C10G45/00 | 分类号: | C10G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6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除 甲基 硅油 延长 加氢 催化剂 使用寿命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脱除甲基硅油,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甲基硅油为无色透明、无毒无臭的油状物。其分子主链由硅氧原子组成,与硅相连的侧基为甲基。25℃的黏度范围为100±8mm2/s、密度(25℃):960-970kg/m3。具有生理惰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能和耐热性,闪点高、凝固点低,可在-50~+200℃温度范围内性质不变。黏温系数小,压缩率大,表面张力小,憎水防潮性好,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小。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用作消泡剂。
2、因工艺原因,原料重整抽余油中含有微量甲基硅油(具有普遍性),如果重整抽余油没有经过任何脱除甲基硅油的处理就进入加氢反应器,这些甲基硅油最终将全部附着在催化剂上,并会逐步发生聚合、碳化等反应,使催化剂结块,不仅造成催化剂有效表面的不断减小,而且还会造成催化剂床层阻力的不断上升,加剧催化剂的失活。这种情况下催化剂一般使用一年左右就需要更换,否则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3、本装置曾经采用增加一个甲基硅油分离塔来脱除甲基硅油,但效果不理想,催化剂寿命仅能延长1~2个月。
4、重整抽余油的干点一般低于120℃,而甲基硅油的沸点超过200℃,在蒸发器中重整抽余油加热至120℃以上,重整抽余油将全部汽化,而甲基硅油由于其热稳定性好、沸点较高,加热温度低于200℃时将仍保持液态,最终其富集液会聚集在蒸发器底部,为黄色粘稠液体。在蒸发器底部设一带视镜的倒淋,可根据甲基硅油富集液颜色的变化排出重整抽余油中的大部分甲基硅油。并且可以提高蒸发器的加热效率。
5、用排放甲基硅油富集液的方法仍会在重整抽余油中留有微量的甲基硅油,这些甲基硅油还是会严重影响苯加氢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本公司经过多方努力终于研发出一种以氧化铝为主要载体的甲基硅油吸附剂,能够有效脱除重整抽余油中的甲基硅油,还能起到一定的加氢效果。这种甲基硅油吸附剂的具体参数如下:
载体为氧化铝,外层镀一层镍,该甲基硅油吸附剂具有一定的加氢能力。
外型:柱形颗粒
直径:5±0.05mm
高度:5±0.5mm
堆密度:1.0~1.3kg/l
比表面积:80~170m2/g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除甲基硅油,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分两步脱除油品中的甲基硅油。步骤如下:
1、其特征在于需加氢的重整抽余油首先通过蒸发器,蒸发器压力控制在0.22~0.29MPa,温度控制在120~140℃,液位控制在50±10%,由于甲基硅油热稳定性好、沸点高、密度大,不易蒸发从而富集后集沉在蒸发器底部,根据观察甲基硅油富集液的颜色,通过定期排放可有效脱除重整抽余油中的大部分甲基硅油。
2、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甲基硅油吸附剂以氧化铝为载体、镍为活性组分。具有吸附甲基硅油和一定加氢能力的双重功效。吸附反应器操作参数:反应温度120~190℃,操作压力0.15~0.35MPa(绝压),液苯空速0.2~1.0h-1,氢苯摩尔比3.5~10。甲基硅油吸附率99.9%。
3、重整抽余油在吸附反应器中脱除剩下的微量甲基硅油后再进入加氢反应器。
本发明方法中重整抽余油中馏程低于120℃,含微量甲基硅油。
本发明方法有如下优点:
1、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新工艺投用前,催化剂寿命约12个月,投用后,催化剂寿命延长至20个月。
2、该方法投用以来,氢气耗量有所降低。
3、提高加氢深度,改善产品质量。由于吸附反应器中使用的吸附剂具有吸附及加氢双重功效,在吸附甲基硅油的同时还能起到预加氢的作用。油品进入加氢反应器后,进一步深加氢,油品的加氢效果得到加强。
4、延长装置运行周期。加氢和吸附系统可完全独立,装置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可更换催化剂或甲基硅油吸附剂,使得装置能够长周期安稳运行,有效的提高了装置连续生产的能力,保障了市场的稳定供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蒸发器2,吸附反应器3,加氢反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扬子石化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彭富云,未经南京扬子石化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彭富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57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