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溶剂性古墨专用修补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5804.6 | 申请日: | 200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辉;徐雷雷;徐方圆;吴来明;陈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博物馆 |
主分类号: | C09J189/00 | 分类号: | C09J18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学成 |
地址: | 21001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剂 性古墨 专用 修补 胶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溶剂性古墨专用修补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护修复古代墨文物的一种胶粘剂,专用于修复断裂、开裂、表面粉化、酥解等损伤的古墨。
二、背景技术
目前专门用于修复古墨的胶粘剂国内尚未见报道,对于开裂、断裂古墨的修复通常使用一些传统的方法,或者采用现有的一些胶粘剂。
例如,直接将制墨中的明胶配成水溶液胶粘剂进行粘接,但这种方法的一个致命缺陷是,由于古墨属于水溶性的材料(主要是古墨中的主体材料明胶溶水),在古墨开裂修复部分的界面处,会被明胶水溶液胶粘剂溶胀、溶解,乃至渗入古墨的内部,导致修复了断裂的古墨,却诱发了断裂处周围古墨的龟裂、脆化,产生不允许的保护性的损伤。另外,明胶水溶液胶粘剂粘度低、粘附力小、粘接强度偏低,也难以满足修补强度的要求。
还有,采用老墨加水研磨出的浓墨汁作为胶来涂于古墨的断面,依赖墨中所含的明胶来粘接,或将制墨用的明胶隔水炖成水溶性胶后再加入烟黑等,然后涂于古墨断面进行粘接修复。但由于这些胶粘剂的实质均属于水溶性明胶,会产生与上述胶同样的弊端,而且纯粹用明胶作为胶粘剂来修补古墨,其耐老化性能也不能满足要求。
另外,还有采用通常使用的502胶(α-氰基丙烯酸酯胶)、聚氨酯和环氧树脂等有溶剂或无溶剂的有机高分子胶来粘接修补古墨,虽粘接强度较高,但会产生明显的有色粘接缝线,影响古墨的外观,极易造成保护性损伤。
显然,采用上述胶粘剂及其方法来粘接修补古墨,均难以满足文物保护的要求。因为用于古墨修补保护的胶粘剂首先必须具备非水剂性,不能对古墨产生任何细微的溶胀溶解,并应具有一定的初粘力、耐老化性,不能对古墨产生保护性损伤;另外,应尽量采用与被修文物母体材料相同或相似的材料来作为修补胶粘剂中的组分,即以古墨中主体材料的明胶为主的接枝改性物作为古墨修补胶粘 剂,具有与古墨亲和力强、相容性好等特点,这是文物保护中常采用的方法,能够满足文物保护“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要求。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断裂古墨修复的具体要求及特点,研制一种溶剂性的、与古墨本体材料相容性好,亲和力强,无溶胀溶解等损伤现象的,具有较高粘接强度、耐老化、防霉抗菌等特点的古墨专用修补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溶剂性古墨专用胶粘剂的重量百分比:
明胶含量 8%~11%,
水含量 25%~30%,
溶剂醋酸丁酯含量 45%~50%,
第一种接枝改性单体丙烯腈含量 5%~7%,
第二种接枝改性单体丙烯酸丁酯含量 5%~7%,
改性氧化锌纳米粉体含量 0.2%~0.4%,
乳化剂司班-80含量 3%~5%,
引发剂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含量 0.1%~0.3%。
一种溶剂性古墨专用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下份数均指重量份数:
(1)、将8~11份明胶于25~30份水中溶胀、溶解;
(2)、将3~5份司班-80乳化剂溶于45~50份乙酸丁酯中,配成油相乳化制剂;
(3)、将第(1)步的明胶加入第(2)步所述油相乳化制剂中,控制温度在40~50℃,以250~350r/min速度搅拌1~2h,使其均匀分散;
(4)、通氮气去除氧气后,再加入5~7份丙烯酸丁酯、5~7份丙烯腈单体,0.2~0.4份改性氧化锌纳米粉体,0.1~0.3份引发剂,控温50~55℃在250~350r/min左右搅拌强度下聚合3~4h,通过接枝反应,得到均相的溶剂性的明胶/丙烯酸丁酯/丙烯腈接枝物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博物馆,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博物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58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