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娃儿藤碱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7287.6 | 申请日: | 200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9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方志杰;王远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A61K31/437;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具有 肿瘤 活性 娃儿 类似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类娃儿藤碱类似物,特别是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娃儿藤碱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重大疾病,我国为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等癌症的高发区,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癌症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及制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对抗肿瘤药物予以高度重视,然而现有的抗癌化疗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近年来,从中草药提取的抗肿瘤有效成分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长春碱类、喜树碱类、紫杉碱等数十种抗癌药物已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证明,从中草药领域寻求抗肿瘤物质是抗癌药物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卵叶娃儿藤(Tylophora ovata(Lindl.)Hook.ex Steud.)是我国传统的有毒药用植物,在我国医学中很早就已经临床使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卵叶娃儿藤富含菲骈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的研究也证实,娃儿藤碱对多种人肿瘤细胞,如KB、HepG2、HeLa、DLD-1、K562、NUGC-3等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据早前报道显示密花娃儿藤碱能抑制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对腺癌755、淋巴肉瘤、淋巴白血病P388和L1210、人体鼻咽癌KB均有显著的活性。早期国内对卵叶娃儿藤(T.ovata)植物研究也发现: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娃儿藤定碱对S180有抑制作用。2000年,甄月英等从卵叶娃儿藤(Tylophora ovata(Lindl.)Hook.ex Steud.)中分离纯化得到四个菲并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类化合物,经过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四个化合物均具有抗癌活性。
然而此类生物碱植物资源少、生物碱含量低,且存在稳定性差及毒副作用等问题,导致未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应用,药物学家和合成化学家致力于解决该类化合物的稳定性、同时不丧失活性或者提高活性、降低毒性的研究,许多全合成工作得以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具有高效低毒的抗癌物质的娃儿藤碱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娃儿藤碱类似物,作为制备治疗恶性肿瘤、白血病、癌症药物的应用,其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其中R1、R2、R3或R4为CH3O,R1R2、R3R4为OCH2O,且R1、R2、R3、R4不同时为CH3O。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本发明所提供的娃儿藤碱类似物具有高效低毒且对肿瘤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特点,可以应用在抗癌新药中。(2)采用一锅法合成,过程不分离,终产物分离。(3)加入PIDA合成,合成路线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娃儿藤碱类似物的制备方法的合成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娃儿藤碱类似物,其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式:
其中R1、R2、R3或R4为CH3O,R1R2、R3R4为OCH2O,且R1、R2、R3、R4不同时为CH3O,即化合物见下表。
当R1R2=R4R5=OCH2O时,该化合物为2,3:6,7-二亚甲二氧基-菲-[9,10-b]-吲哚里西啶(BMPI)。
当R1R2=OCH2O,R4、R5=CH3O时,该化合物为2,3-亚甲二氧基-6,7-二甲氧基-菲-[9,10-b]-吲哚里西啶(DMPI)。
当R1=R2=CH3O,R4R5=OCH2O时,该化合物为2,3-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菲-[9,10-b]-吲哚里西啶(MDPI)。
上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娃儿藤碱类似物的制备方法,其合成路线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7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