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质文物表面防护用微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8014.3 | 申请日: | 200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5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钱春香;王剑云;王瑞兴;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41/50 | 分类号: | C04B41/50;C12P3/00;C12N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文物 表面 防护 微生物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石质文物表面防护用微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巴氏芽胞杆菌Bacillus pasteurii接种至新鲜培养基中,在恒温培养箱中振荡培养,当菌株生长至稳定期,获得稳定期的细菌液后,在菌液中加入Ca(NO3)2和尿素,并将石质试样浸泡于此混合溶液中,液面高出试件上表面5~10cm,室温下静置,7天后试样表面生成连续致密坚硬的碳酸钙保护层,且与基材表面结合紧密。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石质文物表面防护用微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稳定期的细菌液后,将菌液离心,将所得的高浓缩菌液涂抹于试样表面,待表面风干之后,轻轻涂抹一层海藻酸钠溶液,并向海藻酸钠表面滴加以新鲜培养基为溶剂,尿素和硝酸钙为溶质配制而成的混合液,混合液中尿素和硝酸钙浓度分别为1~4mol/L和0.5~2mol/L,多次重复滴加混合液,7d后试样表面生成连续致密坚硬的碳酸钙保护层,且与基材表面结合紧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质文物表面防护用微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鲜培养基是经过高温蒸汽灭菌后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基中牛肉膏的含量为3~6g/L,蛋白胨的含量为5~10g/L;振荡培养的条件是:30℃,170r/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质文物表面防护用微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株生长至稳定期是指对照所测菌株生长的标准曲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液混浊度OD值,当其OD值在曲线上的稳定期范围内时,认为此时的菌株处于稳定生长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质文物表面防护用微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Ca(NO3)2和尿素混合溶液中,Ca(NO3)2浓度是0.5mol/L,尿素的浓度是2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80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