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爪棘轮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8037.4 | 申请日: | 200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2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孚;王宁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宗孚 |
主分类号: | B25B13/46 | 分类号: | B25B13/46;F16H2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4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轮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歇运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移爪棘轮机构。
背景技术
棘轮机构在工业中应用广泛。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现有棘轮机构已难适应现代工农业发展。如棘轮机构在扳手上的应用,虽然提高了装卸螺丝的工作效率。但是,存在力矩小、易产生跳齿甚至崩齿,双向棘轮需拨换向钮等缺陷。至于,棘爪对棘轮的弹压会使棘轮与手柄同时回旋,使棘轮扳手无法工作。由此,能否摆脱棘轮扳手存在的缺陷,研制出一种高性能、大扭矩的新型棘轮机构,是困扰各国机械研究人员的难题。众所周之,机构越简单、零件越少的科研项目难度也就越大。而现在棘轮机构经过百年来的改进,零件已基本不能再少。因此,给棘轮机构探索新的研究方向设置了障碍。近年申请棘轮机构的专利众多。中国专利:一种棘轮机构,专利号02228083.9,该申请案公开了,多棘爪工作着力位置差,使回旋角小。其原理和老式棘轮机构一样,仍存在棘爪小、棘齿细、轴销弱、单向棘轮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突破了一百多年来棘轮机构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高性能、顺逆向棘轮无换向钮;高扭矩、零件少;可广泛应用于机械和棘轮扳手上的移爪棘轮机构。将棘轮机构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包括弹片、柄,齿轮上的螺帽扳孔或榫头和机械工件,其特征是,在柄的一端设有田径跑道形长孔,在长孔一端靠近柄的圆弧孔壁处设有一个弧形槽,弧形槽内设有一个移动爪,移动爪的外圆弧与弧形槽内壁圆弧半径相同,移动爪的内圆弧面上设有一至三十个内齿,移动爪可在弧形槽内切向滑动,移动爪一个端面设有台阶,台阶处设有增大移动爪在弧形槽内切向滑动的摩擦阻力、挡住移动爪径向移动的弹片,在长孔内设有可径向往复移动的齿轮,齿轮的齿与移动爪上一至三十个内齿可同时相互啮合共同顺、逆转动和分离独自转动。齿轮与移动爪上内齿啮合时,齿轮、内齿、移动爪外圆弧、弧形槽内壁圆弧、弧形槽两侧的圆弧孔壁的圆中心为同一个圆中心。
所述弧形槽是在田径跑道形长孔圆弧孔壁中间,对称设弧形槽。所述长孔的一端内壁处设有挡住齿轮轴向移动的孔台阶,长孔的另一端孔口内壁处设有一个环形内卡槽,内卡槽里设有将齿轮挡在孔台阶与内卡槽之间的弹性挡圈,内卡槽与孔口端面之间开通有安装弹性挡圈时用的装配口。所述在长孔的两端孔口内壁处分别设有一个环形内卡槽,内卡槽里设有将齿轮挡在两内卡槽之间的弹性挡圈,每个内卡槽与孔口端面之间开通有安装弹性挡圈时用的装配口。所述在齿轮两端外壁分别设有环形外卡槽。每个外卡槽内设有将齿轮挡在长孔内的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是不闭合的环形钢片。所述移动爪两个端面设有台阶,台阶处设有增大移动爪在弧形槽内切向滑动的摩擦阻力、挡住移动爪径向移动的弹片。所述弧形槽两侧的圆弧孔壁半径的二倍等于或大于齿轮外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无顺逆换向钮、也无需翻面,可随愿顺、逆向棘轮转动,且同时啮合齿多力矩大;机构简单、零件少、易制造;齿轮无弹压不易与手柄同时回旋。
附图说明
图1、2所示移爪棘轮机构在机械设备和棘轮扳手上应用原理示意图。
图3、4所示移爪棘轮机构在高颈棘轮梅花扳手上应用原理示意图。
图5、6所示移爪棘轮机构在棘轮梅花扳手上应用原理示意图。
图中:1 弹性挡圈,2 螺帽扳孔或榫头和机械工件,3 齿轮,4 孔台阶,5 长孔,6 圆弧孔壁,7 弧形槽,8 内壁圆弧,9 内齿,10 移动爪,11 外圆弧,12 弹片,13 台阶,14 装配口,15 柄,16 内卡槽,17 外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宗孚,未经王宗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8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氨酯发泡产品表面着色模内喷漆工艺
- 下一篇:污泥回流式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