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锗挥发氧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9157.6 | 申请日: | 2009-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6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樊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红杰 |
主分类号: | C22B41/00 | 分类号: | C22B41/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 平 |
地址: | 225231江苏省江都市宜陵***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挥发 氧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锗挥发炉,属于冶金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锗是一种稀散金属,提取锗的原料有三类:(1)各种有色金属冶炼的 副产物如冶炼渣、烟尘等;(2)煤燃烧的各种产物如烟尘、煤灰、煤渣等; (3)锗生产过程的废渣、废料等。上述原料因锗含量较低,故富集锗是 锗提取的最关键步骤,即通过火法或湿法处理后的锗富集物含锗达到8% 以上才能采用传统的蒸馏-还原工艺提取5N锗锭。而火法富集是目前较 常用的工艺方法。火法富集锗的设备有:
1、回转窑:主要用于湿法炼锌浸出渣焙烧挥发锌,锗同时富集于氧 化锌烟尘中。烟尘需经过多膛炉焙烧脱氟、氯后再行中性浸出——锌粉置 换,使锗富集于置换渣中,而后再提取锗。但该设备具有投资大、锗回收 率低、氧化锌烟尘含锗不高的缺点。
2、烟化炉:主要用于火法炼铅、锌炉渣的处理,在挥发铅、锌的同 时回收锗,其作为铅锌火法冶炼的重要配套设备在生产中得到应用。高温 熔融炉渣进入烟化炉,而后氧化挥发铅、锌,锗伴随铅、锌一起挥发出来。 同样存在设备投资大、锗回收率偏低,烟尘含锗不高的缺点。
3、漩涡炉:主要用于含锗煤的处理。含锗煤以切线方式喷入炉内, 与鼓入空气一起形成漩涡而达到充分燃烧,通过收尘系统收集锗灰。具有 设备投资大、操作复杂、烟尘率高、锗回收率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资少、操作简单灵活的、对原料适应性强、 锗挥发率高、生产成本低廉的锗挥发氧化炉。
本发明包括由高温耐火砖砌筑的卧式矩形主体,所述主体设有拱形炉 顶,其特征在于在主体中部设置将主体分为还原挥发室和氧化室的隔墙, 于隔墙上开设使还原挥发室和氧化室连通的烟尘洞口;在还原挥发室底部 铺设由钢梁支撑的带孔炉板,在带孔炉板下部设置落渣室,所述落渣室的 上部沿侧壁设置环形布风风道;在落渣室的上部设置供风管,所述供风管 与环形布风风道连接;在还原挥发室的外侧壁、炉板的上方布置炉门,炉 门上方布置吸风罩,所述吸风罩上方连接吸风管道,在氧化室侧壁上设有 吸风口,氧化室的后端下部连接重力沉降烟道,所述吸风管道通过引风机 与重力沉降烟道连接。
将锗物料制团后的饼块由炉门送入带孔炉板上,通过供风管加氧使饼 块升温,使铟与铅、锌蒸汽一道快速挥发,挥发的烟气自隔墙的烟尘洞口 进入氧化室,一氧化锗蒸汽氧化为二氧化锗,凝聚成粉尘进入收尘系统。
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活,对原料适应性 强,锗挥发率可高达90%。
为了充分氧化,本发明所述氧化室容积是还原挥发室的1.5倍。
为防止加料或出渣时烟尘污染,本发明所述吸风罩布置在炉门的上 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卧式矩形主体由高温耐火砖砌筑,所述主体设有拱形炉顶2,墙体外 部以槽钢架3支撑,在主体中部设置将主体分为还原挥发室1和氧化室14 的隔墙6,于隔墙6上开设使还原挥发室1和氧化室14连通的烟尘洞口4。 所述氧化室14容积是还原挥发室1容积的1.5倍。
在还原挥发室1底部设置落渣室8,在还原挥发室1底部铺设由钢梁 7支撑的带孔炉板10,在带孔炉板10下部设置落渣室8。
落渣室8的上部沿侧壁设置环形布风风道9,在落渣室8的上部设置 供风管12,供风管12与环形布风风道9连接。
在还原挥发室1的外侧壁、炉板10的上方布置炉门11,炉门11上方 布置吸风罩13,吸风罩13上方连接吸风管道15。
在氧化室14侧壁上设有吸风口5,氧化室14的后端下部连接重力沉 降烟道17。吸风管道15通过引风机16与重力沉降烟道17连接。
工作原理:
(1)先在还原挥发室的带孔炉板上铺稻草,引燃稻草,开启供风风机 和收尘系统引风机。然后添加底煤,底煤厚度3cm,底煤要求为块状,以 保持透风良好。逐步加大供风量,15-20分钟后,底煤开始旺烧,立即加 入制备好的锗料,锗料为团块,均匀铺开,铺设厚度为25cm为宜,以保 持良好的透气性。进料过程中开启吸风罩引风机;加料完毕后封闭炉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红杰,未经樊红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91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氢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炽热钢渣裂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