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油三酯催化裂解制备液体燃料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9495.X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蒋剑春;徐俊明;陈洁;孙云娟;聂小安;周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强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G11/02 | 分类号: | C10G11/02;C10G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 慧 |
地址: | 213300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油 催化 裂解 制备 液体 燃料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甘油三酯催化裂解制备液体燃料油 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以石油、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正日益枯竭,而生物质能源是利用可再生或循环的有 机物质,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等为原料,进行生物基产品、生物燃料 和生物能源生产的产业。其中将甘油三酯催化裂解是制备液体燃料一种有效方法。但是 常规的采用氧化铝作为催化裂解催化剂所得到的燃料油在性质和组成上不适宜作为优质 燃料油使用,主要是因为催化裂解产物含有大量的高级脂肪酸,酸值偏高,可达100 mgKOH/g,使得在低于10℃的环境下出现凝固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裂解油酸值高、低温下容易凝固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甘油三酯催化裂解制备液体燃料油的方法,工艺简单,生产的改质生物油酸值低, 低温下不凝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甘油三酯催化裂解制备液体燃料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第一步,按质量比m甘油三酯∶m催化剂=100∶1~10的比例,称取甘油三脂、催化剂,将催 化剂与5%~30%的甘油三脂同时加入到反应釜中;所述的甘油三酯为大豆油、菜籽油、地 沟油或者餐饮废弃油脂。所述的催化剂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可以是 氧化钠、氢氧化钠、氧化镁、氢氧化镁、氧化钙或氢氧化钙中的任意一种,优选氧化钠。
第二步,加热反应釜至350~500℃有馏分出现时,以40~50滴/min的速度加入余 下的甘油三脂,收集产生的馏分,得到深棕色液体产物。
本发明相比较已有的热裂解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碱性催化剂能够有效捕获催化裂解时生成的高级脂肪酸,转化成相应的羧酸 盐后再分解,发生脱羧反应,得到羧基含量较少的低酸价催化裂解液体燃料油,酸值由 一般的100mgKOH/g降低到10~20mgKOH/g。
2.由于所得催化裂解液体燃料油中羧酸含量明显减少,其冷凝点显著降低,在低于 10℃的环境下不出现凝固现象。
3.所得催化裂解液体燃料油与0号柴油能够以任意比例互溶。
4.本实验中采用了甘油三酯分两次加入的方法,在热解时维持一定的液面高度,将 催化剂控制在液面以下,可以有效地避免催化剂在高温下与滴加的甘油三酯发生的结碳 反应,提高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实验用大豆油、菜籽油、地沟油以及餐饮废弃油脂均为市售。
一种甘油三酯催化裂解制备液体燃料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按质量比m甘油三酯∶m催化剂=100∶1~10的比例,称取甘油三脂、催化剂,将其 中5%~30%的甘油三脂与催化剂同时加入到反应釜中;所述的甘油三酯为大豆油、菜籽油、 地沟油以及餐饮废弃油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催化剂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或 氢氧化物;包括氧化钠、氢氧化钠、氧化镁、氢氧化镁、氧化钙、氢氧化钙,优选氧化 钠。
第二步,加热反应釜至350~500℃有馏分出现时,优选温度420℃,以40~50滴/min 的速度加入余下的甘油三脂,收集产生的馏分,得到深棕色液体产物。
实施例1:
将20g大豆油、5g氧化钠加入带有机械搅拌、冷凝管、温度计的四口烧瓶。升温 至420℃,出现冷凝液体。之后逐滴加入剩余80g大豆油,2h滴完。继续保持420℃ 催化裂解至无馏分生成。催化裂解得到液体71g,残碳5g,不凝性气体24g。
实施例2:
将20g菜籽油、5g氧化钠加入带有机械搅拌、冷凝管、温度计的四口烧瓶。升温 至420℃,出现冷凝液体。之后逐滴加入剩余80g菜籽油,2h滴完。继续保持420℃ 催化裂解至无馏分生成。催化裂解得到液体73g,残碳6g,不凝性气体21g。
实施例3:
将20g地沟油、5g氧化钠加入带有机械搅拌、冷凝管、温度计的四口烧瓶。升温 至420℃,出现冷凝液体。之后逐滴加入剩余80g地沟油,2h滴完。继续保持420℃ 催化裂解至无馏分生成。催化裂解得到液体70g,残碳8g,不凝性气体22g。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强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江苏强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94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工艺用清洗液
- 下一篇:一种3-甲基-3-丁烯酸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