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子母型环保数据采集传输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0742.8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0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东;周杏鹏;孔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大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0 | 分类号: | G08C17/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43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子母 环保 数据 采集 传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子母型环保数据采集传输仪,用于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现场。
背景技术
环境监测部门常常需要对各类污水污染排放点进行实时监测,目前我国对于污水污染物排放点已采用在线自动监测的方法,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环境监测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环境监测信息化平台(设置在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化监测与管理终端、(排污)现场环保数据采集传输仪以及底层(污染物)在线测量仪表等。监测的基本过程是,现场环保数据采集仪采集所在排污点在线测量仪表测得污水排放流量、COD(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等参数,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将数据发送到环境监测信息化平台,由信息化平台进行相应处理及计算,各个环境信息化监测与管理终端根据相应权限通过信息化平台获取相关数据。
环保数据采集传输仪需要采集各种在线测量仪表测量后输出的4-20mA或0-5V模拟量信号,通常环保数据采集仪具有固定的模拟量采集通道数,在某些复杂的监测现场,由于采集污水污染物参数较多,就很容易造成输入信号采集通道不足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在某些监测现场中发生的输入信号采集通道不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子母型环保数据采集传输仪,采用了一机多核的方式,即数据传输母板采用嵌入式系统,以满足网络通信、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功能的要求,而数据采集子板采用的是带地址设定的单片机智能系统。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子母型环保数据采集传输仪包括封装在壳体中的数据采集子板和数据传输母板。所述数据传输母板采用嵌入式系统,用于网络通信、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所述数据采集子板采用带地址设定的单片机智能系统。所述数据传输母板与至少一块数据采集子板相连,数据采集子板与数据传输母板采用RS485总线通信,数据采集子板将采集数据传送给数据传输母板,数据传输母板将数据进行处理后进行协议封装,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送给环境监测信息化系统平台。
所述数据传输母板包括EM9260嵌入式核心板,所述EM9260核心板分别连接RS232通信接口、RJ45网络接口、USB接口模块、RS485通信模块、GPRS/GSM通信模块和扩展存储模块,所述RS485通信模块连接数据采集子板。
所述数据采集子板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模拟量采集模块、开关量采集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RS485通信模块和用于地址设定的4位拨动开关,所述RS485通信模块连接数据传输母板。
本发明的优点是:将传统的数据采集传输仪中的数据采集与数据传输单元分离,数据采集子板可以独立地采集数据,数据传输母板可以连接多个数据采集单元,对不同的使用场合或用户需求,可以方便地进行输入采集通道的扩展,适用于对各种污水污染源的实时科学监测。采用无线(GPRS/GSM)网络通信能够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快捷安全,且覆盖地区范围广,运行成本低,安装与维护简单,较好地满足了环保采集数据传输的需求,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监测现场。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国内污水污染物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3是数据采集子板结构框图。
图4是数据传输母板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采用了一机多核的方式,包括数据采集子板和数据传输母板。数据传输母板通过RS485总线与至少一块数据采集子板相连,并将采集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送到环境监测信息化系统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大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大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07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 下一篇:自动检测限束器边界的方法与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