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Nd、Ni、Co的Sn-Ag-Cu无铅钎料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0959.9 | 申请日: | 200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7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薛松柏;张亮;顾立勇;顾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35/26 | 分类号: | B23K35/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小红 |
地址: | 21001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nd ni co sn ag cu 无铅钎料 | ||
一、技术领域
一种含Nd、Ni、Co的Sn-Ag-Cu无铅钎料,主要用于微电子封装以及表面组装领域,是一种具有优良可焊性、抗蠕变能力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的新型无铅钎料,属于金属材料类及冶金领域的钎焊材料。
二、背景技术
随着WEEE(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和RoHS(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两项指令的颁布,传统的含铅钎料已经不能满足于电子行业的应用,因此SnPb钎料的替代问题成为诸多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无铅钎料的研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已开发出的无铅钎料主要有二元系(Sn-Cu、Sn-Ag、Sn-Zn、Sn-Bi)系和三元系(Sn-Ag-Cu、Sn-Ag-Bi等)系。可推广的无铅钎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无毒性,成本应相对低廉,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b、良好的润湿性能。c、良好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塑性、抗疲劳性能等)、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d、和现有的助焊剂能相匹配。e、良好的加工性能好。f、能与现行的波峰焊、红外再流焊、气相再流焊等设备相兼容。g、在钎焊和服役过程中和母材间可形成适量的金属间化合物,且在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均能适配。鉴于以上要求综合考虑,目前电子行业应用最广泛的无铅钎料主要有用于波峰焊的Sn-Cu系二元合金钎料以及用于再流焊的Sn-Ag-Cu系三元合金钎料,Sn-Ag-Cu系合金钎料由于综合性能较好,是到目前为止被电子行业广泛认为最具有潜力替代传统的Sn-Pb钎料的无铅钎料。
SnAgCu钎料因其润湿性较好、接头的可靠性较高、抗热疲劳等优点被推荐为Sn-Pb钎料的最具潜力替代品。由于共晶点尚未精确确定,各国推荐使用的Sn-Ag-Cu钎料成分尚未统一,日本推荐Sn-3.0Ag-0.5Cu,欧盟推荐Sn-3.8Ag-0.7Cu,而美国则倾向于Sn-3.9Ag-0.6Cu。以上已报道的成分只有Sn-4.0Ag-0.5Cu是公开发表的,使用中不存在专利的问题,其它成分的合金在使用中都涉及相关专利成分问题。
向Sn-Ag-Cu系合金中加入其它微量元素,Sn-Ag-Cu系钎料的润湿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抗蠕变能力仍有很大的改良空间,国外已公开的专利主要是通过加入Bi、Ni、In、Ge、P元素来优化Sn-Ag-Cu系合金钎料的某些方面的性能,代表性的有Sn-(2.8-4.2wt%)Ag-(0.3-0.8wt%)Cu-(0.0001-0.01wt%)Ge-(0.0001-0.01wt%)In[美国专利US7250135B2];含银量较低的Sn-(0.3-0.4wt%)Ag-(0.6-0.7wt%)Cu-(0.01-1.0wt%)P[美国专利US7335269B2];中国的Sn-(2-5wt%)Ag-(0.2-1wt%)Cu-(0.025-1.0wt%)Er[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621194A];Sn(94.7~98wt%)-(1~3.5wt%)Ag-(0.5~1.5wt%)Cu-(0.001-0.1wt%)La或Ce等[中国专利,ZL 02129643.X]。
研究发现,加入Bi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钎料的熔点、改善润湿性,但对钎料的综合性能影响不大,且Bi的加入容易生成低熔共晶,在晶界聚集,降低钎料的力学性能;In的价格昂贵,应用受到成本价格的制约。Ge、P的加入对钎料合金的综合性能的提高非常有限,微量稀土La或Ce的加入可以改善钎料的润湿性能,还可以大幅度提高钎料合金的抗蠕变性能以及力学性能,能够明显提高Sn-Ag-Cu系钎料合金的综合性能,但是仍有不足之处,需要研发新的合金系统,以满足电子行业表面组装及封装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三、发明内容
本项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钎焊性能(主要是润湿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抗蠕变性能良好,适用于电子行业的波峰焊、再流焊以及其它焊接方法的无铅钎料。
一种含Nd、Ni、Co的Sn-Ag-Cu无铅钎料,按质量百分数配比包含3.5%~4.5%的Ag,0.2%~1.5%的Cu,0.025%~0.1%的Ni,0.015%~0.1%的Co,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16%~0.5%的Nd,0.05%~0.1%的Pb,余量为S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0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