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梁体加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0991.7 | 申请日: | 200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2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文;袁爱民;何伟;刘冠国;赖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樊文红 |
地址: | 211112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体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桥梁进行结构性加固的方法主要有被动加固与主动加固两种方式。被动加固方法包括:粘贴钢板加固法、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法等。传统的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法加固是用螺栓或钢筋将钢丝网锚固于原结构上,然后涂抹或喷涂一层复合砂浆,钢丝网提高结构的承载力,砂浆层起保护和锚固作用。钢丝网高性能复合砂浆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重量比和较高的抗裂性、韧性、延展性和耐久性,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质量易于保证,加固层中的砂浆既是胶结材料也是保护层材料,适于各种外形轮廓的构件加固。但补强材料被动受力,只承担活载和后加恒载引起的内力,材料强度难以发挥。
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法是一种主动加固技术,其加固方式是:沿梁腹侧面按抛物线形敷设预应力钢丝束,在梁底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定位箍圈,或在梁腹上埋设定位销,用来固定钢丝束的几何形状。钢丝束的两端穿过梁端翼板上的斜孔伸至梁顶锚固。对钢丝束施加预应力后,再喷射混凝土作保护层,防止腐蚀。这种主动加固方法克服了被动加固存在的应力滞后问题,新旧体系协同工作良好,同时也避免了传统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局部应力过高、受环境因素制约较大、后期维护费用高等问题,但由于喷射混凝土往往强度较低且与钢丝结合不良,因此存在种种弊端。因此,研究一种简便有效的结构加固方法能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同时避免其缺点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结构加固方法中: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中补强材料被动受力,只承担活载和后加恒载引起的内力,材料强度难以发挥,而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法亦有喷射混凝土强度较低且与钢丝结合不良、锚固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梁体加固方法,该方法具有主动、超强、耐久性好等特性,可以较好地解决现有加固技术的主要缺点,具有较强的有效性与经济性。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梁体加固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钻孔刻槽:在梁端顶面先凿出梁顶锚固槽,在沿梁肋两侧方向斜向钻孔,并沿梁腹板侧面按抛物线形设置敷设预应力钢丝束的定位槽,沿梁腹底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定位箍圈的定位槽,定位槽不仅能对固定钢丝束与定位箍圈起到定位作用,且可以将钢丝束与定位箍圈隐藏于梁体内,减少加固工程量,增强结构整体性;
步骤(2)安装锚固板:锚固板用钢板制成,在锚固板固定钢丝束的位置上设置穿丝孔,用环氧砂浆将锚固板固定在梁顶锚固槽内;
步骤(3)梁表面处理:对梁的侧面和底面进行打磨,使加固面适度粗糙,打磨完成后用高压水将打磨粗糙面上的粉尘等杂物清洗干净;
步骤(4)安装钢丝束与箍圈:在定位箍圈的定位槽内设置定位箍圈,钢丝束由梁的一端锚固板穿入,置入定位槽内,经过各定位箍圈,再从梁的另一端锚固板穿出并收紧钢丝束后用轧丝锚头临时固定;
步骤(5)张拉:在钢丝束一端用张拉千斤顶或绞车张拉钢丝束,待达到设计值后即进行锚固,再浇筑封头混凝土;
步骤(6)在梁体内植入销钉:梁体内植入销钉可以提高混凝土与薄层复合砂浆界面的抗剪能力,并对钢筋网起部分固定作用。
步骤(7)绑扎钢筋网:将钢筋在梁体上定位放线后,在梁表面进行钢筋网绑扎,部分采用点焊;
步骤(8)涂刷界面剂;
步骤(9)抹复合砂浆。
所述步骤(1)中,所述定位箍圈采用U型定位箍圈,用粗钢筋焊制,顶端设有穿钢丝束用的套环。
所述步骤(6)中,所述销钉采用水泥基无机结构胶锚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09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雪车专用底盘
- 下一篇:纺织品纳米银抗菌整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