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角编织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1229.0 | 申请日: | 200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2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冯加林;巫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加林 |
主分类号: | D04B15/36 | 分类号: | D04B15/36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2662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角 编织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脑横编织机,尤其涉及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背景技术
在编织粗线时,其编织机上的对应织针相对一般织针既大又长。因此,针板上针槽的间距比现有一般针板上针槽间距要大,所以称为粗针距。目前对应粗针距的三角编织机构,一般是根据现有三角编织机构按一定比例放大。
本发明申请人在之前提出了名称为一种采用电磁选针的三角编织控制系统的发明申请(申请号:200810124454.4),其中的三角编织机构结构如图7所示。每一编织单元有如下编织三角:设置在编织区域上部的移圈拦针三角44和移圈三角43;设在编织下部的成圈回针三角42、成圈三角47、集圈三角46;一对压针三角41对称置于成圈三角47的两侧;一对接圈三角48及起针三角45自内而外分别排列在集圈三角46的一侧。其中的集圈三角46、移圈三角43、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角47是活动地安装在三角底板71上的。集圈三角46是沿三角底板纵向上下可滑移地滑接在三角底板71上。集圈编织时,集圈三角46向上滑移至上位的集圈工作位置,集圈三角46对挺针片160作用,其上针踵163、164的集圈轨迹见图8;翻针编织时,处于接针一侧的三角底板上的接圈三角46向下滑移至下位的接圈工作位置,对挺针片160作用,其上针踵163、164的接圈轨迹见图9。而移圈三角43与成圈回针三角42及成圈三角47是沿垂直于三角底板面方向上下移动。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通过一杠杆机构与移圈三角43实现联动。翻针编织时,处于移圈一侧的三角底板上的移圈三角43高出三角板71的底面,此时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角47则低于三角板71的底面。移圈三角43对挺针片160作用,其上针踵163、164的移圈轨迹见图10。反之,成圈编织时,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角47高于三角板71的底面。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角47对挺针片60作用,其上针踵163、164的成圈轨迹见图11。不出针编织时,由于选针器100的导磁板111对挺针片电磁吸合面165作用,使挺针片160的后针踵163沉入针槽而不受三角的推抵,其不出针轨迹见图12。
如将上述结构的三角编织机构按一定比例放大,做成对应的粗针距三角编织机构,编织机构中的底板不但宽度加宽,长度也要相应加长,这势必使机头运行行程加长,由此就会降低编织效率。同时,编织机长度的加长又会增加耗材从而增大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并针对电磁选针的编织系统,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可使底板长度减小的一种三角编织机构,它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有一三角底板,其上至少设有一个编织单元,编织单元上设有若干走针面,走针面附设在对应的编织三角上,每一编织单元至少包含如下走针面:移圈拦针面、移圈面、移圈回针面、成圈面、成圈回针面和压针面,两移圈拦针面对称置于编织单元中心的上部两侧并分别设置在一移圈拦针三角上,两成圈回针面和两成圈面对称设置在编织单元中心的下部两侧,且成圈回针面置于成圈面的外侧,两压针面分别设置在对应成圈回针面的外侧并附设在压针三角上,成圈面、成圈回针面和压针面组成了成圈针道,其中移圈面由第一移圈起针面、第二移圈起针面和移圈稳针面组成,第一移圈起针面设置在压针面外侧,第二移圈起针面置于移圈拦针面内侧,移圈稳针面置于成圈回针面的上端;移圈回针面由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两摆动移圈回针面附设在一摆动回针三角上,摆动回针三角可转动地设置在两移圈拦针三角之间的编织单元中心上,在其转动到一侧时,将对应针锺压入成圈针道,形成由第一移圈起针面、第二移圈起针面、移圈稳针面、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的移圈针道。
进一步的改进是,成圈面附设在一成圈起针三角上;或将上述成圈面分设成成圈脱圈面和起针面,并按成圈脱圈面和起针面的上下位置关系将上述成圈起针三角分设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所包含的成圈脱圈面附设在成圈三角上,下部分所包含的起针面附设在起针三角上。
更进一步的改进是,第一移圈起针面附设在压针三角上,第二移圈起针面附设在一移圈起针三角上,移圈稳针面附设在移圈三角上。
更进一步的改进是,在移圈稳针面的一侧设有与之相交接的移圈压针斜面,该移圈压针斜面附设在移圈三角上并由外至内向上倾斜,使对应针锺在沿移圈稳针面移动的同时被向上推抵至移圈三角的上端面。
更进一步的改进是,移圈三角与成圈三角连接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加林,未经冯加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1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墙体或陡坡联结装置
- 下一篇:高抗水解性聚乳酸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