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投射式大功率LED汽车近光灯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1279.9 | 申请日: | 200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6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杜正清;刁俊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洪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7/04;F21V5/04;F21V23/00;F21V29/00;F21V29/02;F21V17/10;F21W101/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322江苏省丹阳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投射 大功率 led 汽车 近光灯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半导体照明领域,确切地讲是关于一种投射式大功率LED汽车近光灯。
技术背景
目前,汽车照明多采用卤钨灯或HID光源。而LED照明以其具有的高亮度、低功耗、使用寿命长、显色性好等特性,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替代传统光源的最佳光源。LED在汽车信号灯上近几年来已被广泛使用。而作为汽车照明,国际上还处在技术验证、概念车展示等开发阶段,目前美国和日本的高端配置中在开始试用,但其中采用的是多模组和多透镜组的设计方法,这使其结构非常复杂,成本非常高昂;国内LED汽车照明仍处于技术攻关阶段,尚未实现产业化。主要的难点在于大功率LED散热、配光、电源管理等关键技术上未能得到突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射式大功率LED汽车近光灯,采用一个LED光源、二次配光、一组辅助散热系统构成的大功率LED汽车近光灯,既满足了标准要求,又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投射式大功率LED汽车近光灯,包括光学透镜、透镜支架、LED光源、电路控制模块和灯体,所述的灯体的下部设有电路控制模块,中部设有配光成型板,顶部设有光学透镜,光学透镜固定在透镜支架的上部,配光成型板设置在透镜支架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光成型板的底面设有主反射面,上面设有副反射面。
上述的配光成型板在水平线和15度线之间是变截面形状,其截面尺寸最大点在水平线和15度线的交点处。
上述的电路控制模块的上方还设有辅助散热风扇和副散热器,LED光源设置在副散热器的上面。
一种投射式大功率LED汽车近光灯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LED光源的选择;2)光学透镜的制作;3)配光成型板、主反射面、副反射面的制作;4)透镜支架的制作;5)、副散热器的制作;6)、组装;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LED光源的选择为:①功率:20~30W;②光电转化:80lm/W;③正常使用的耐温性能达到60℃的LED光源模组;
2)、所述的光学透镜的制作步骤为:所用材料为高硼玻璃棒料,经过1300℃软化后一次性压成非球面透镜,再经过560℃、24小时恒温退火,最后磨片达到规定的尺寸和光洁度;
3)、所述的的配光成型板、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制作步骤为:所用材料为PPS,成型加工条件为:①在140℃温度条件下干燥3小时;②成型温度:290~320℃;③模具温度:150℃;④注塑压力:39~60MPa;
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在注塑成型后,表面需要真空镀铝;工艺条件为:①静电除尘前处理;②喷漆:气压0.4~0.6MPa,漆膜厚度15~25um;③UV固化:红外线区温度45~60℃,光能2500jm/cm2;④真空镀铝:真空度0.03Pa,蒸发时间17s;
4)、所述的的透镜支架制作步骤为:所用材料为PEI,成型工艺条件为:①在150℃温度条件下干燥6小时;②成型温度:330~350℃;③模具温度:130℃;④注塑压力:35~50MPa;
5)、所述的的副散热器制作步骤为:采用铝材压铸成型,叶片散热形状,散热面积大于25cm2/W,表面电泳处理,电泳工艺条件为:电压:50~70V,电极间距离120mm,pH值为7~9,时间3min,槽液温度20~30℃;
6)、组装:将上述的光学透镜通过透镜支架上的卡扣固定在透镜支架上,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和配光成型板通过定位与紧固的方式装配在一起,透镜支架通过定位与紧固的方式与配光成型板装配在一起,副散热器通过定位与紧固的方式与主反射面装配在一起,辅助散热风扇与副散热器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采用本发明,LED光源发出的光通过二次配光,解决了散热、配光两大难题,发光效率高,光源均匀、柔和,使用寿命提高4-5倍,更加有利于道路前方的照明和高速驾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洪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洪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12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