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灶具和抽油烟机组合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1569.3 | 申请日: | 200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1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潘邦延;娄文卿;谢光宇;徐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F24C15/20;G08C17/02;G08C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灶具 抽油烟机 组合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灶具和抽油烟机组合的控制方法,其中灶具和抽油烟机组合包含一台灶具和一台抽油烟机,灶具内设有与灶具主控制器连接的无线通讯发射模块,抽油烟机内设有与抽油烟机主控制器连接的无线通讯接收模块。
【背景技术】
灶具和抽油烟机是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日常家电,而且一般搭配使用。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日益成熟,在灶具和抽油烟机之间达成无线通讯功能,灶具通过无线通讯实现将自身的状态信息及相关命令时传送到抽油烟机,抽油烟机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抽油烟机与灶具的智能联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给人们的家居生活带来了方便。例如,公告号为CN2417395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这样的一种灶具和抽油烟机联动控制装置。
然而,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灶具的无线通讯发射系统连续处于信号发射状态。由于灶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发射信号的情况很少,并且发射信号所用的时间也很短,于是无线通讯发射系统在不发射有用信号的大量时间里不停产生和发射干扰信号,从而干扰了抽油烟机的信号接收。另外,大量的无效工作也浪费了电源。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灶具和抽油烟机之间无线通讯系统的电源消耗,同时减少干扰信号的产生。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灶具和抽油烟机组合的控制方法,其中灶具和抽油烟机组合包含一台灶具和一台抽油烟机,灶具内设有与灶具主控制器连接的无线通讯发射模块,抽油烟机内设有与抽油烟机主控制器连接的无线通讯接收模块,在灶具主控制器的控制下,无线通讯发送模块在信号发送结束后进入非工作状态,当灶具主控制器需要通过无线通讯发送模块发送信息时,灶具主控制器使无线通讯发送模块进入工作状态,并通过数据线向无线通讯发送模块传递数据。通过这种控制方法,无线通讯发送模块在信息发送完毕后即进入非工作状态,直到需要发送信号时才进入工作状态。于是可以节省无线通讯发送模块所需的大量电源。同时,在非工作状态下,无线通讯发送模块不能发送干扰信号。
作为改进,灶具主控制器通过控制线切断无线通讯发送模块的电源来使无线通讯发送模块进入非工作状态。
作为改进,无线通讯发送模块包含工作模式和待机模式,灶具主控制器通过控制线控制无线通讯发送模块进入待机模式,从而使无线通讯发送模块进入非工作状态。
作为改进,灶具主控制器通过控制线来接通无线通讯发送模块的电源或者使之进入工作模式来使无线通讯发送模块进入工作状态。
作为改进,灶具主控制器通过数据线传递的数据激发无线通讯发送模块,使之进入工作状态。
作为改进,所述数据以数据帧的方式传递,数据帧包含引导码,所述引导码可使无线通讯发射模块从非工作状态转换为工作状态。
作为改进,所述引导码为一串规律的方波信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一种灶具和抽油烟机组合的立体图;
图2为灶具与抽油烟机电控系统原理框图;
图3为图2中灶具与抽油烟机发送和接收的无线通讯数据帧的格式;
图4为多灶具与单抽油烟机的电控系统原理图;
图5为灶具主控制器发送数据流程;
图6为抽油烟机主控制器接收和处理数据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灶具100包含三个炉头30,对应的由三个控制开关37来控制点火,每个炉头30附近各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31以及一个热电偶36。控制面板32上有一组操作按键,与灶具100内部的电控系统1(见图2)电连接。例如,烹饪方法选择按键33与烹饪方法选择模块9电连接,灶具无线连接功能按键34与灶具无线连接功能输入模块7电连接,灶具绑定功能按键35与灶具绑定功能输入模块8电连接。另外,温度传感器31与温度采集模块10电连接,热电偶36与火焰检测模块5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15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汽余热发电
- 下一篇:木绕玻纤拉挤木玻璃钢管及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