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巨型支撑-框架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31942.5 申请日: 2009-06-25
公开(公告)号: CN101597918A 公开(公告)日: 2009-12-09
发明(设计)人: 唐柏鉴;蒋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E04B1/18 分类号: E04B1/18;E04B1/24;E04B1/30;E04C5/08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楼高潮
地址: 212003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预应力 巨型 支撑 框架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多高层建筑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预应力巨型支撑-框 架结构。

背景技术

框架结构及框架-支撑结构是目前多高层建筑的普遍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属于柔 性体系,适用的建筑高度和抗震烈度有限。当框架抗侧刚度难以满足技术、经济要 求时,便会在框架的柱间设置支撑,形成传统的框架-支撑体系。文献(L.Di Sarno, A.S.Elnashai.Bracing systems for seismic retrofitting of steel frames.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65(2009):452~465)提出的一种巨型支撑,实际上仍然 是传统对角支撑,只是改变布置形式而已。传统的框架-支撑体系,无论采用刚性支 撑,还是柔性支撑,无论采用中心支撑,还是偏心支撑,由于支撑总是设置在相邻 柱间、相邻层间,因此都会存在较多的连接节点,既增加施工繁杂程度,又因为节 点消耗很多材料,使得工程总体用料不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有效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降 低传统框架-支撑结构的连接节点数量,改善其节点连接形式,从而有效降低节点用 材,提高施工便利程度,而提供一种预应力巨型支撑-框架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预应力巨型支撑-框架结构,由框架梁1、 框架柱2和预应力巨型支撑3组成,其中所述的框架梁1与框架柱2相连接构成框 架;所述的预应力巨型支撑3紧贴框架平面,两根相互交叉,各自纵跨若干楼层、 横跨若干柱距,与水平线形成一夹角,两端分别与远隔的框架柱2相连接构成若干 中间为棱形状,边缘为半棱形状的构造。

上述所述的预应力巨型支撑3的中部设置有若干套扣在预应力巨型支撑3上并 与所述的框架柱2固定连接的卡扣构件4。

上述所述的卡扣构件4由两端带有螺纹的U形卡5,T形连接板6和螺母7构成, 其中所述的U形卡5的两端穿过T形连接板6翼缘上开设的孔,用螺母7固定。

上述所述的框架梁1与框架柱2的连接为刚性连接或铰接连接。

上述所述的框架梁1与框架柱2其材质为钢材或钢管混凝土。

上述所述的预应力巨型支撑3为柔性拉索,其索体材料为钢绞线、钢丝绳、钢 丝束和钢拉杆中的任一种。

上述所述的夹角最佳为30~60度。

本发明的一种预应力巨型支撑-框架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抗侧刚度有效提高。在传统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平行设置巨型支撑,且 巨型支撑平面与框架平面在端部相连,确保了在侧向荷载作用下两者共同变形,从 而形成了并联抗侧结构,结构刚度显然大大提高。

2.节点数量大大减少,节点连接得到简化。传统支撑设置在相邻柱间、相邻层 间,一般4m左右长的支撑杆件就存在两个连接节点,因此整体结构节点数量很多, 而且由于是串联抗侧结构,很多情况下支撑与框架还需刚性连接才能满足刚度要求。 本发明采用巨型支撑,可以长达几十米,而仅需两个连接节点,且巨型支撑与框架 为柔性连接;同时,由于巨型支撑的存在,框架连接形式在满足抗侧刚度的前提下, 可以采用铰接形式,而不会出现机动体系,因此本实用新型既大大减少了支撑节点 数量,又有效简化了框架连接形式,节省很多连接材料。

3.预应力有效改善结构内力分布,提高结构性能。巨型支撑施加预应力后,其 预应力将通过端部节点传递给整体框架,从而给整体结构施加了预应力。通过巨型 支撑分批分次张拉,实现结构内部的预应力按预期目标分布,从而可以抵消使用荷 载产生的峰值应力,使得整体结构内力均衡;通过预应力的调整,可以改变结构自 振特性,避免与场地卓越周期相近,或者避免与风载共振;预应力还可以增加结构 的整体稳定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 仅仅是本发明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发明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 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于多层建筑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预应力巨型支撑中部卡扣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19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