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聚氰胺联产碳酸氢铵余量氨水合理利用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2379.3 | 申请日: | 200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1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洁;侍继军;李自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禾友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26 | 分类号: | C01C1/26;C07D251/56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静巧 |
地址: | 2238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聚 联产 碳酸氢铵 余量 氨水 合理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酸氢铵生产技术,特别涉及三聚氰胺联产碳酸氢铵系统的氨平衡技术,具体地说是三聚氰胺联产碳酸氢铵余量氨水合理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三聚氰胺生产工艺中,洗氨塔的补水采用的是合成氨系统的无硫稀氨水,经洗涤后的高浓度氨水再返回合成氨系统的碳化工序供生产碳酸氢铵使用。企业碳酸氢铵的产量受制于市场变化,当碳酸氢铵需求量减少时,三聚氨胺正常生产所产生的浓氨水便处于过剩状态。为了消化这些过剩氨水,须减少系统合成氨的产量,为达到碳酸氢铵生产系统的氨平衡,就要改进原来直接利用三聚氰胺所产生的氨水工艺,必须先对三聚氰胺生产的无硫氨水进行合理处理。因为无硫的氨水对铁金属材质的设备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会致使洗氨塔设备的严重腐蚀,腐蚀中所产生的含有较多亚铁离子的浓氨水进入碳化工序,亚铁离子与煤气中的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沉淀,破坏了碳化系统的硫平衡,从而又加剧了碳化设备的腐蚀,严重威胁碳化系统的安全运行。而且硫化亚铁沉淀的大量生成,还使碳酸氢铵的结晶颗粒变小、颜色变暗、水分偏高、产品的品质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聚氰胺联产碳酸氢铵余量氨水合理利用的方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三聚氰胺生产中产生的氨水,并解决利用余量氨水所出现的系统设备的腐蚀问题,同时避免由此带来碳酸氢胺产品品质的下降。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三聚氰氨生产工艺中采用多个洗氨塔循环洗氨,氨水再通向碳化工艺流程,本发明方法的特点是将三聚氰氨生产工艺中用于洗氨的无硫氨水,通过控制阀与通入煤气的固定副塔段相通,使无硫氨水成为含硫氨水再补入洗氨塔循环洗氨,进而提高含硫氨水的浓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三聚氰胺生产所生成的氨水,减少原合成氨的产量,并有效地维持了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合成氨系统的平衡,使所补氨水中含有了硫,不仅减轻了洗氨系统的设备腐蚀,进而又维护了碳化系统的硫平衡,使碳化系统的设备腐蚀现象明显改善,碳酸氢铵的品质恢复正常,由于采取直接压送,免除原工艺由泵输送,相应节省了原工艺由泵输送的设备费用和电力消耗。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工艺流程设备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无硫氨水通过控制阀11进入固定副塔段1,然后再由固定副塔段进入一号洗氨塔2,再经第一循环泵3、第二循环泵4循环至二号洗氨塔5、或一号洗氨塔2、或固定副塔段1中,通过多次循环,当含硫氨水的浓度达到规定值时,即可通过输出管道6进入碳化工艺流程。
本发明实施了对三聚氰胺联产碳酸氢铵余量氨水的合理利用,达到了预期的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禾友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禾友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23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