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励式缓速器驱动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2563.8 | 申请日: | 2009-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6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何仁;杨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7/24 | 分类号: | B60L7/24;B60T8/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励 式缓速器 驱动 控制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自励式缓速器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检测若干个开关信号的开关信号检测 电路(2)、制动灯驱动电路(3)、可控硅导电角触发电路(5)、励磁线圈驱动电路(6)、 档位显示电路(8)分别通过I/O口连接微处理器(1);模拟信号检测电路(7)、电压检测 电路(4)连接到微处理器(1)12位A/D转换接口;所述若干个开关信号包括手控档位开 关信号、ABS开关信号、车速开关信号;所述模拟信号包括与制动管路压力成正比的制动 踏板模拟信号和与自励式缓速器本体温度成正比的转子盘温度模拟信号;所述可控硅导电 角触发电路(5)由电阻(R14)、过零比较器(U7)、电阻(R15、R16)、光电耦合器(U8) 和电阻(R17)依次串联,稳压二极管(DZ1、DZ2)并联在过零比较器(U7)和电阻(R15) 两端;所述励磁线圈驱动电路(6)由可控硅(SCR1、SCR2)、续流二极管(D1、D2)构成 单相桥式可控硅整流电路,电阻(R1)、电容(C1)并接于可控硅(SCR1)阴极和控制端构 成可控硅(SCR1)保护电路,电阻(R7)、光电耦合器(U3)、电阻(R5)、二极管(D2)构 成可控硅(SCR1)驱动电路,电阻(R2)、电容(C2)与光电耦合器(U3)并联构成光电耦 合器(U3)的保护电路;电阻(R3)、电容(C3)并接于可控硅(SCR2)阴极和控制端构成 可控硅(SCR2)保护电路,电阻(R10)、光电耦合器(U4)、电阻(R6)、二极管(D4)构 成可控硅(SCR2)驱动电路,电阻(R4)、电容(C4)与光电耦合器(U4)并联构成光电耦 合器(U4)保护电路;电阻(R8)、光电耦合器(U6)并接于励磁线圈(L)两侧与电阻(R9) 共同构成励磁线圈(L)短路检测电路;电阻(R12)、光电耦合器(U5)构成可控硅开关电 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励式缓速器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信号检测 电路(2)由电阻(R23)、施密特触发器(U9A)、电阻(R25)、光电耦合器(U10)依次串 联,电阻(R24、R26)、电容(C40)分别并接在电路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励式缓速器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灯驱动电 路(3)由电阻(R45、R46)、光电耦合器(U20)、功率开关器件(U21)、二极管(D15)依 次串联,二极管(D14)并联于光电耦合器(U20)的输出端,电阻(R47)与二极管(D16) 串联后并联于功率开关器件(U21)与地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励式缓速器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 (4)由整流桥(U9)、πLC滤波电路和两个分压电路构成,电感(L)、电容(C33、C34) 构成πLC型滤波电路与整流桥(U9)串联,电阻(R18、R19)构成的一路分压电路与πLC 型滤波电路串联,电容(C35、C36)并接在该一路分压电路中,其输出为导电角触发电路 (5)提供电源电压;电阻(R20、R21)构成的另一路分压电路与所述πLC型滤波电路串 联,电容(C37、C38)并接在另一路分压电路中,其输出连接微处理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256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后部保护装置
- 下一篇:花纹块旋转式运动的子午线轮胎模具